係統向我借能力!
蘇餘從學校那裡得到了法相境心得、太清真身圖以及五行遁術,可以說,都是法相境正急需修煉的。
所以,這一次閉關,蘇餘也將這幾門功法、心得,好好推敲一番。
其中法相境心得,囊括了帝都大學內至少百餘名法相境導師、教授他們關於法相境的修煉心得!
雖然他們並非每一個人都稱得上“天資卓絕”,甚至絕大多數人都未能修煉到宗師,或者至少現在還沒有修煉到。
但即便如此!
這些心得,依然對蘇餘有著極大的價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這裡麵每一位導師、教授,他們都儘心儘力地將自己對於法相境的理解,仔仔細細地記錄了下來。這些一點一滴的理解,幾乎囊括了法相境修煉的方方麵麵,不少甚至是這些導師、教授畢生的思索!
哪怕是那些終生困於法相境的導師,他們的修為或許遠不如更高境界的強者,他們對於法相境的理解或許有著各種各樣的偏差。
但由於他們多年在這一境界上的打磨,卻也往往讓他們有了獨到的理解。
將這些理解,仔細記錄、分享出來,對旁人自然有著很大的啟發。
蘇餘翻閱過一篇篇的心得,心底越發有種崇敬之心。正是因為這樣一位位武者、前輩的無私分享,才讓他們華夏的武道可以不斷傳承,並且不斷發展。
一番仔細參悟下來,蘇餘果然對於法相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低三境,重在自身的修煉。
從通明境、到泥丸境、到眾神境,都是一步步修煉自身,感悟天地,從而引動天地之力,實現內外天地貫通。
而到了中三境,內外天地已經貫通,所以修行的重點也微微有些變化。
法相境,重在對法相的打磨和修煉。
天地境,則是由外而內,是一種反哺自身的過程。
萬象境,則是修行近道!
所以,萬象境之中,走出了自己的武道之路的強者,才會被稱為“宗師”。
那又是另一層次。
……
當然,這法相境心得的修煉和參悟,畢竟是一種玄之又玄、受益是在潛移默化之中的事情。而太清真身圖以及五行遁術,卻是功在當下的兩門功法。
其中這太清真身圖,是一幅老子的畫像!
但仔細看時,卻又不僅僅是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仿若直指大道本質的一種道蘊。
蘇餘仔細揣摩多時,也漸漸有些明悟。
這一幅圖,其實就重在真身二字。
是從萬千妙法,無儘分身之中,始終能夠恪守己身,不迷不墮,維持著本身清明。所以嚴格說起來,這其實隻是一種輔助的法門,但卻依然十分重要,至少對於蘇餘來說,修煉分身之術,有這樣一門輔助的法門,對於分身的運用也會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