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此時聽到李亨的所作所為倒是稍微心情好了點,至少在大唐危難之際還是有人有這個膽子站出來的。
“想要收複長安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李亨做了一係列的準備,一邊與自己的臣子們商議行軍路線,一邊準備軍隊。”
“而叛軍那邊,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死,叛軍也陷入了內鬥之中。分裂成了安慶緒、史思明兩派,大唐計劃拿下潼關和長安。大唐分為東西兩軍大軍,郭子儀率領的東路軍計劃拿下潼關,可沒想到潼關還沒開打,西路軍就拉胯被擊敗了。”
“而郭子儀為了保護還在鳳翔的李亨,隻能強攻潼關,可潼關豈是那麼容易打下來的,叛軍早就有所準備,幸好郭子儀也是個有能力的人,經過一番血戰之後終於拿下潼關,可是安慶緒帶著大軍前來支援,腹背受敵的郭子儀隻能放棄潼關。”
“大唐與叛軍你來我往互相攻防了多次,雙方都有損失,眼看著收複長安兩次失敗,李亨隻能放手一搏,把軍權交給了郭子儀,並且花了重金請來了回紇騎兵,並且還許諾他們打下長安之後,可以任由他們在長安劫掠百姓。”
李世民聽到這裡頓時僵住了,他之前還對李亨有著不錯的好感,覺得這家夥可以在亂世之中這麼有魄力站出來還算是個有能力的人,可這家夥轉頭也做了一件混賬東西。
你想要打下長安朕能理解,可是你丫的許諾外族洗劫自己的百姓是不是有些過分了,你身為皇帝應該要保護自己的子民,而不是把子民當成自己權利的工具啊!
“這一次李亨讓自己的長子廣平王為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將,李嗣業為前軍。總共十五萬人,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這些兵馬都是常年備戰的邊軍,可謂是大唐最頂尖的戰力了,可以說這一仗是安史之亂的轉折點了。”
“唐軍與叛軍在香積寺決定一戰,這一戰被譽為古代冷兵器的巔峰,雙方都是當世最強最精銳的部隊,可以說兩邊都是大唐最巔峰的戰力了。香積寺一戰關乎到大唐是否還能延續的關鍵,對於大唐和叛軍來說,都是不能輸的戰爭。”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香積寺之戰打響了,雙方總共投入了超過三十萬大軍,這一場大戰沒有什麼計謀上的比拚,完全就是肉搏,刀刀見血,拚的就是勇敢跟意誌力。”
“幾十萬大軍正麵硬剛,短短幾個時辰就死傷數萬,如此大的傷亡卻沒有任何一方退卻膽寒,都是帶著視死如歸的氣勢,大唐一方的前軍李嗣業身先士卒,直接光著膀子帶著陌刀隊殺到陣前,李嗣業一人砍殺數十名叛軍,這個做法極大的激勵了士氣,大唐軍口中怒喊著死戰不退,一時間氣勢如虹。”
“那時候的戰場就是一個絞肉機,所有人都像是冷酷的兵器,不知疲倦,不懂畏懼,隻有依靠本能的廝殺。”
“前麵的人倒下了,後麵的人接著上,一波一波,沒有任何的謀略,這一場戰爭靠的就是士兵的意誌力,要知道這雙方本來都是大唐的精銳啊,任何一方的傷亡說到底都是在消耗大唐的底蘊。很多人都說香積寺一戰把大唐的底蘊都打空了並不是瞎說的,這樣的戰爭縱觀整個曆史都是少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