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教科書!
所謂上市,就是把公司資本社會化,可以在股票市場上進行交易,交易價格大多遠高於資產實際估值,因為還包括了企業預期利潤,和對公司發展利好的消息。
簡單的打個比方,上市公司相當於先把後十年的利潤拿到手,然後再來實現這些利潤,而且由於資金到位,後十年的發展會大過預期,投資者從中獲利。
問題是沒有人要對這後十年的利潤負責,資本市場原本就風雲變幻,無法保證投資者一定有收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萌動於1984年,1989年試點運作,1995年開始正式運行。
上市幾乎成為所有企業家的追求目標,誰不想把未實現的利潤先融到手,又可以不對融資結果負責。
當然也有個彆著名企業,拒絕上市,社會之大,各種理念都有。
公司上市有三年考察期,首先公司資產要乾淨,符合上市要求。
t公司有兩門固定電話,疑似屬n市影視公司財產,顏龍去區文教局,硬是從檔案室成堆的材料裡,查到當時n市影視公司財產移交清單,證明這兩門電話產權屬於t公司。
再是無違法亂紀曆史記錄,顏龍揣著律師事務所的格式文件,稅務等一個個職能部門去蓋章。
資本脈絡清晰是前提,關鍵看公司業績,業績分三年考察期時的利潤增長率,和準備發展的項目。
發展項目也是融資去向,主要是故事要講得真實精彩。
三年利潤增長率,要求每年達到百分之二十五,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把考察期外的業務,都往考察期歸並,懇求老客戶幫忙簽業務合同給預付款,憋足了勁衝鋒上市,導致公司上市後缺乏後勁,募集所得資金銀行裡睡大覺。
t公司股票上市價六十五元,一度衝到七十三元,公司資產市值四十多億,然後一路下跌,一年後,公司高管所持原始股解禁,紛紛在四十元左右拋售,使股價下跌至三十元左右震蕩。
考察中期,一位氣度不凡的神秘女士,出現t公司,約五十來歲年紀,帶著秘書與司機,每次老板單獨接待。
她花一千二百萬收購了公司兩百萬原始股,不到三年拋售得到八千萬。
顏龍第一次親眼目睹資本運作成果,讓他唏噓不已,人家賺的錢一天的利息,抵過他一個月的工資。
ks公司經營有了起色,老板們不想上市都難。
來勸說ks公司上市的電話,甚至都打到了顏龍辦公室。
一幫又一幫的掮客,董事長辦公室進進出出,羅仔曉入職後,更為頻繁。各種關於上市的利好誘惑與成功承諾,讓ks公司老板們實難抗拒。
2015年底,ks公司老板們決定,以生態公司為上市經濟主體,上市準備工作開始展開。
生態公司上市,麵臨兩大問題。
第一是資產不健康,雖然三個自然人股東,資本乾淨,但是很多項目不符合上市規範要求。
第二是利潤率不夠高,生態公司運營的業務,大多是政府招投標項目,對利潤率有百分之八左右的約定,不可能達到和披露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利潤,如果達到,政府對項目補貼馬上會進行下調。
顏龍建議,生態公司再分設備製造與項目運營兩家公司,做強做大設備製造公司去上市。
顏龍的建議,雖然獲得上市專家們的認可,但設備製造年營收隻有七八千萬,體量太小,而且新公司需要培育,不能馬上申請上市。
董事長不再與顏龍談及公司上市的事,卻將精力放在了上市中。
ks公司在d市的兩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都是當地政府臨時性過渡項目,承攬合作期六年。
為獲得上市要求的項目環評報告,驚動了城管部門,一個項目被罰巨款並停工整改,最後以政府回購結局。
吃一塹,長一智,d市的另一個項目,ks公司老板們采用了內部資產剝離的手法,更換kj區分公司的法人代表,讓彆人來控股,財務報表不再歸並生態公司,在顏龍離開ks公司兩年左右時,把kj區分公司產權轉讓給了他人。
kj區的項目,在ks公司承攬的四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中,運行得最好的項目。
項目轉讓時,還有三十個月運營期,業務與管理處於穩定期,張雲的工作能力也得當地職能管理部門領導充分認可,每年被環衛工作積極分子。
得知ks公司老板,僅以六百萬元的價格,將kj區項目轉讓了出去,對公司項目了如指掌的顏龍,想不通了。
他不擔心張雲,徒弟對項目運行作用,幾近不可替代,不管誰當老板不會輕易去動她。
顏龍想不通的是,kj區項目怎麼算,每月也有平均七十多萬毛利,三十個月毛利起碼二千多萬,就算繳足企業利潤所得稅,有一千七百萬元淨利潤,怎麼六百萬元就轉了出去。接盤老板十個月可以收回投資,不到三年收益三倍回報。
“師傅,聽說新老板是羅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