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導致它有個特點,可以把固體火箭重疊起來,增大串聯時同時燃燒的麵積,推力就會成倍增加。
林炬搖搖頭,直接拍攝了一張總裝廠房裡真正準備發射的新遠二號首枚火箭的部分箭體,配文“新遠二號,準備出擊!,發出去後就關掉手機。
小小懷念一下全麵屏時代,林炬打開博客,果然又是望不到邊的後台消息。
畢竟阿美的航天飛機事故還曆曆在目,最後一架航天飛機2010年才封存,防一手很有必要。
串聯幾節,推力就乘以幾。
它正常狀態下是航天飛機和火箭的連接件,但如果火箭出現問題,底部的爆炸螺栓就會控製它和航天飛機與火箭分離,然後固體火箭發動機在不到0.1秒內啟動,以最快的速度把航天飛機推離火箭,斜著往高空飛行。
divcass=”ntentadv”這時候逃逸器脫離,反應過來的航天員可以手動,如果出現意外也可以地麵遙控或者計算機自行調整,將航天飛機配平,然後尋找機場進行著陸。
如果s700也串聯4節,那麼整體火箭推力就是極其恐怖的2800噸。
在他的不遠處,安德羅夫正在監督一個大型的異形部件裝車。
航天局的製造基地是津沽,出來就裝船一路到瓊州;新遠處於內陸,從長江支流裝上內河船到出海口換上海船,這才能抵達瓊州,簡直麻煩的要死。
&nate7,這是去年9月才發布的尊爵版,支持雙卡4g,搭載了海思麒麟925處理器。
安德羅夫利用了這部分空間,將其設計為逃逸器。
按照原定計劃h1其實可以由小一些的新遠五號乙發射,剛剛好也不浪費推力,但為了快速考慮,芯一級的k380,全流量煤油機有點麻煩,所以選擇了直接上甲烷機的重型火箭新遠二號。
當然,也有可能是係統工程師過於自信想要大玩具,林炬半推半就也說不定~
新遠六號雖然是不折不扣的一次性小火箭,但勝在製造簡單,周期短,急用的時候就很稱心,從拉出來到發射最短隻需要4個小時。
安德羅夫見逃逸器裝好,跑過來林炬身邊:
阿美的發射航天飛機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就是由單段300噸的固體火箭串聯四個而成,一枚推力總共1200噸。
現在是5月8日,新遠二號樣箭早就抵達了瓊州發射場,剛剛完成箭體測試和模擬總裝程序。
新遠二號樣箭啟運,一下子又有無數人他。
當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驗證s80的母係發動機,係統出品的s700,5米直徑單段700噸推力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傳統的液體火箭完全不一樣,它的燃料是圓柱狀的固態,燃燒是從中心向外圈燃燒。
“老板,新遠五號家族和新遠六號設計已經完成了,是否開始製造樣箭?”
其中新遠五號家族是涵蓋中、大型發射任務的多用途可回收模塊化通用火箭,新遠六號則是能快速機動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用於緊急發射請求。
新遠二號火箭的二級直徑6米,h1航天飛機的尾部不是標準的圓形,所以需要氣動連接件進行過渡。
串三節,有2100噸推力的助推器,捆綁兩枚就完全夠用了,這基本就是人類目前材料學的極限。
所以固體火箭是大推力的捷徑,唯一的缺點就是過於昂貴,雖然可以回收再裝填,但恰恰昂貴的就是燃料。
林炬一應全批,不過即便如此也要等到b級基地投入實用才有精力,就當是技術儲備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