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無可奉告
在用三分無奈、三分感激、三分猶豫、一分猶豫的表情將哈曼德和斯威坦送出門後,林炬和安德羅夫對視一眼,身體不斷顫抖泄露出恐怖的笑聲。
登月+第二人+自麥加號近地接送,一共130億美元,資金缺口解決進度200%。
還有些項目阿伯現在還不太敢買,但登月成功後安德羅夫還不信摳不出錢來。
從阿伯木卡拉起飛自麥加號,對接去登陸月球,然後返回的時候也從近地軌道搭自麥加號,這就是斯威坦和哈曼德保證老國王會百分百讚同的方案。
因為這實在是太漲阿伯麵子了,即使花去798億人民幣,依然被認為完全值得。
當安德羅夫說出一個人的價格時,為了給自己留下餘地隻豎起了一根手指,吐出了“一百億”三個字。
他很想喊美元,可是怕這個價把人嚇走乾脆略去貨幣,沒想到哈曼德當即就眼睛一亮:“一百億美元?”
首次登月,隻要100億美元?!
林炬幾乎被狗大戶的石油淹沒到窒息,呼吸都不順暢了。
就是不知道航天局怎麼想,管他呢,錢到手再說。
直覺告訴他們肯定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事,趕忙動用特殊渠道獲取到了一些內幕,然後就都麻了。
第三次上太空的鄧磊顯得遊刃有餘,一邊輕鬆的檢查電氣設備,還有精力不時跟五個乘員開玩笑。
9月17日,坐得滿滿當當的團結號豎在已經是第四次重複使用的新遠二號上麵,等待升空。
大佬:“這一點我或許有一點猜測,林炬很年輕,所以帶有年輕人的銳氣,現在又獲得了一大筆資金,又有實力,肯定會去的,或許在這個時候的他看來登月比多賺錢更重要。
問新遠,回答是商業機密、無可奉告。
新遠二號可以輕鬆利用cbc構型生產新遠二號甲,近地軌道運力135噸,登月輕輕鬆鬆。
按照華國的時間表,大概是在2025年到2030年完成載人登月,用來登月的火箭彆說研製,甚至連設計都沒有呢!
上級萬年不變的表情開始如冰山一般凝固,過了好半天才帶著一絲絲僥幸問道:“登月是個很耗費資金的事情,為什麼一家私人公司如此熱衷於太空探索?他們真的回去嗎?哪個空間x公司為什麼沒有?”
這可不能依靠私人航天了,要是靠私人企業才能載人登月,航天局乾脆解散算球。
“除非是技術原因,我是這麼認為的。”
下午13點55分,經過一圈多的追趕,團結號成功追上國際空間站,小心地與“和諧號”節點艙對接。
這不單是上級的想法,更是直截了當地被說了出來,讓在座的專家們一時低下了頭。
這些照片和鄧磊幾乎是同時返回地球,這次鄧磊落地連麵都不吃了,意思意思就快速離開去見媒人,就好像剛剛下班匆匆離去的職員一樣。
就在8月的救援任務裡,他們表現出的技術實力在我看來已經超越了航天局。”
而現在上級的思路明顯有了些許改變,或許爭一爭這個麵子也很有必要,而且,最耗時麵子、裡子全都要。
來自不同五個國家的航天員坐在乘員艙裡,享受地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同時表示“這才是真正的太空飛行”。
航天局:???
外交部:???
今年的載人計劃,他們的火箭隻用了不到一年,但是長征五號從立項到成功用了多久?當然確實,他們通過商業手段獲得的資金要充足得多,但是如果我們也給予同樣的資金支持,以航天局和整個國家的力量,難道不能做得更好嗎?
航天局的大佬滿腦子問號,但是又問不出結果。
一眾專家當著上級的麵推出這個結果後,整個場麵一下就僵住了。
既然能造小型航天飛機,那登月的飛船自然就沒問題,著陸和上升器也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