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大佬一口吸掉了半屋子的涼氣,另一半佘院士已經先吸走了,導致其他人都感覺溫暖了不少。
他又雙叒感受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緩了好半天才說道:
“這事先不要上報,這他娘的,我們總不可能跟一家私人企業無止境的太空競賽吧?這也僅僅是個猜測而已,不要先下結論。”
佘院士:“可看看他們對空間站那麼不上心的態度,還有什麼比這更迷人呢?”
“不會的,這些子係統即使要做也要三四年以上,再說登陸火星也有窗口限製,至少登月計劃結束的時候也不會開啟。”
佘院士一拍腦門:“還忘了這茬兒,下一次火星探測窗口期是2018年的5到6月,要是真去的話肯定要先送無人探測器過去,再後麵的窗口期都是2020年和2022年9月了,再怎麼激進也得到七年後去了,是我杞人憂天了。
隻要不是登陸火星,還有什麼比登月更厲害呢?”
……
五院,黎璽作為長征五號總師向團隊宣布了一個好消息和兩個壞消息。
壞消息:長征五號計劃終止,項目取消;
好消息:團隊不會解散,並且將會追加30億元的經費;
壞消息:他們要搞新火箭,比長征五號更麻煩。
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代替長征五號的不是私人公司新遠宇航的火箭,而是長征十號。
長征十號近地軌道運力110噸,看上去和定位30噸eo運力的長五似乎沒有關係,但不要忘了長征十號捆綁了四枚助推器。
一院經過研討後又把拆出了長征十號甲和長征十號乙兩種火箭:
長征十號甲:將四個助推器減少到兩個,起飛推力1956噸,起飛質量1500噸,eo運力70噸,月球轉移軌道運力27噸;
長征十號乙:光杆型,沒有助推器隻有芯級的兩台yf130,起飛推力978噸,起飛質量777噸,eo運力24噸。
長征十號乙與長征五號運力接近,所以長五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反正都不能複用,不如縮減一個項目。
不過團隊依然要繼續工作,而且交給了黎璽一個重任,發展新·長征五號。
航天局要求新長征五號使用6米直徑箭體,塞下7台yf135製造起飛推力2600噸,起飛質量2000噸,近地軌道運力60噸的可重複使用重型運載火箭;
二級火箭發動機將采用全新設計的yf90,220噸級分級燃燒循環氫氧發動機,月球軌道運力可以達到24噸。
同時發展新長征五號的cbc構型,初步命名為長征十五號,21台yf135,起飛推力7812噸,起飛質量5780噸,將近地軌道運力增加到185噸,月球轉移軌道運力74噸,作為未來的廉價重型火箭和後續月表建設的主力,要求在2020年前首飛。
長五光杆型和長五cbc的長征十五號足以取代長征十號係列,夠強大也夠便宜。
要知道老長五從2009年立項,預計2017年才能首飛,曆時8年,而更加瘋狂的新長五連發動機都還沒影子呢,就要求5年首飛……
yf135是yf130的後續型號,早就有所規劃,單燃燒室360噸推力,剛好可以用作未來可重複使用巨型火箭的發動機。
上級也是真被逼急了使勁加大投入,航天局的未來將會是快樂與痛苦並存。
今天有點忙,晚上沒時間校對稿子,就一起發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