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起見,2016年的目標是完成h2航天飛機的機體設計與製造,先製造兩架搭載液氧甲烷發動機的常規動力型。
真正的nape可用發動機得在2017年10月開始製造,xn90飛船首艘也開始建造。
知道的原因是b級基地旁邊的核試驗基地完工,航天局下麵的研究院才知道那裡竟然進行的是核推進計劃。
那條碳化矽生產線過年期間生產的4000多枚芯片,一天時間就被各部門瓜分完畢,也不知道是要用在哪裡。
航天局:不批。
安德羅夫又往安1250的車間塞進了100多個人,一來就進行兩班倒加快效率,同時派工程師去各個配套企業催促,要求儘快交貨。
具體項目不得而知,但極有可能是安德羅夫曾經說過的a100發動機。
他現在要負責多枚火箭、航天飛機、飛機的製造,下麵管轄著十多個部門,日程安排的滿滿。
divcass=”ntentadv”四枚新遠三號的箭體同時進入製造,航天動力部光k380v的生產計劃就是100台,而且要在3個月內完成,平均每天一台。
3月份,進行燃氣發生器與渦輪泵聯試,4月份樣機製造,最遲6月份開始生產第一批16台yf130。
同時先對電離氣尖聯合推進進行技術驗證,將在7到9月份製造樣機。
六院自己也開展過核發動機的論證計劃,比衝才1800秒左右,雖然也足夠高,但相比起來還是差多了。
今年預算保守投入300億元,資金尚且充足,而且還會密集進行多次載人商業飛行,能賺回來不少。
在2018年的年中,裝備6台nape的xn90飛船下線,當年進行2次試飛,最早在2019年的1月執行載人登月任務,距離係統的期限隻剩6個月,足夠一次意外情況。
雖然係統有全套技術資料和實驗數據,但要想完全掌握並擁有這方麵的自研能力,還是得自己走一遍。
因為在今年,新遠正式開始“前進”離心式空間站的建造工作,這需要大型航天飛機進行輔助。
2016年度的預算要求增加到60億元,其中40多億是給配套企業進行新技術和設備製造攻關的,第一個試驗堆預計10月到11月進行試運行,並進行xn90飛船的設計工作,進行技術準備。
經過了4個月的奮鬥,yf130設計定型,已經向各單位發去零件要求準備生產。
大佬,你也不想我們處處落後吧?
六院,長安發動機製造基地。
經過全力擴招,正式入職的員工數量終於突破了3000人,其中400多人竟然都是從國外回來的,被新遠公司所吸引入職。
很多人都是在年末麵試通過,開年才正式上班。
核發動機計劃太費錢了,華國電投與新遠公司合作的時候認為,完成整個計劃保守需要400億左右,而且這400億對核電堆來說難以收回這麼多的價值。
在上級這裡碰了癟的六院卻依然在以唐偉天的主導下決定將核推進的理論研究進行下去,同時決定促進甲烷燃料發動機開發。
甲烷機倒也沒有特彆的難度,構型和氫氧機差不多,隻是以前的甲烷機性能很糟糕尤其是比衝不高,不如煤油機和氫氧機。
但這方麵的研究六院也不想落下,甲烷在獲取和保存方麵比液氫優勢更大,而且同為低溫燃料,共底貯箱設計也要容易得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