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在安1250正式首飛的那一天,許多企業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居然參與了這麼牛逼的項目。
航發這玩意,當年聯盟的156援華工程,老師技術資料專家全給,手把手教都是困難重重,絕不是一點資料泄露就能仿出來的。
比如一些重型工程機械等等……嗬嗬。”
而對安1250持異態度的就是全世界的飛機設計製造商了。
雖然安1250看起來確實就是安225的放大版,但任何一個航空人都知道,這玩意哪是山寨出來的,頂多算是參考而已。
新遠可不是基輔,背靠全球第一工業國,擁有全套產業鏈,隻要他們想,安1250可以造一千架都沒問題,絕不存在唯一一說,可以使勁用、隨便用,廢了換新的就行,不像安225那麼小心翼翼。
對於這架刷新世界紀錄,超越安225一倍的超級運輸機,各大航空公司都表達了強烈的關注和震撼。
畢竟實物都在,新遠還在去年航展推出過x9,x10兩款發動機,也不能說憑空冒出來。
國內科學界也做出了巨大反應,安德羅夫以及安1250項目組的幾個副總師直接被內定今年的科技進步獎,雖然是在體製外,但也有聘為工程院院士的傾向。
那巨大的翼梁波音的工程師隻是看了一眼就不斷搖頭,連說不可能。
divcass=”ntentadv”那樣大的部件傳統方法隻有萬噸鍛機鍛造或者真空電子束焊接才能承受如此強度,而且難度極高,光是加工這個翼梁少說就要三個月,麻煩還特彆多。
所以安東諾夫設計局對安德羅夫這個俄語裡與康斯坦丁諾維奇·安東諾夫同名的家夥很是羨慕,能有這樣一個地方發揮自己的才能。
橘座逐漸認真):“這個問題其實不存在,絕大多數大型機場都可以起降安1250,隻是說調動上存在一些問題而已,再寬也隻有100多米,能起降安225基本上起降安1250就是沒問題的。”
二毛的安東諾夫航空科學技術聯合體據稱在準備材料,要起訴安1250對安225的侵權問題。
主持人:“那麼是不是說,安1250其實應用範圍非常廣闊?”
空氣動力學是一門全靠吹的學科,氣動外形方麵絕對不存在侵權一說,因為根本沒法抄,隻能說選擇的技術路線相同。
仿製都不可能,雖然通用電氣和羅羅都有推力接近的型號,但隻要看一眼就知道絕不會是泄密被仿製。
甚至不用蹲,殲20飛上天幾下就看不見了,安1250這麼大塊頭,又不是戰鬥機不飛高空,隔得老遠那個稍微好點的正經攝像機就能拍的清清楚楚。
所以雖然新遠的3d打印技術很離譜,但至少他們能接受。
不過他們不理解,普通民眾則不用理解。
他哪裡知道新遠基地的3d打印框架技術,這個加工工藝也隻有國內一小部分知道。
安東諾夫設計局其實也心知肚明,隻是想訛一訛新遠,順便蹭蹭熱度,想吸引目光完成安225的二號機。
……
不僅是國內,國外更多的航空愛好者也是十分興奮,這些主又不差錢,連夜買飛機票,來拍攝素材。
安1250單從商品競爭性上當然對波音、空客毫無影響,但是它代表了新遠在航空方麵也有著相當可怕的技術實力。
主持人:“按照已經公布的數據,安1250的長度和寬度都非常大,那麼是不是絕大部分機場都無法起降它呢?”
即使林炬透露的成本就接近50億元,但是在高原等道路不便的地區,人們就明白空運恐怕比陸運的時效甚至經濟效益更高。
而安1250機艙360噸,機背載重500噸的指標,還能快速運抵,在軍事上就相當重要。
國內很多地方同樣也有需求,比如電網、工程搶險等部門,所以雖然安1250並非為了商業而生,但剛剛露麵就迎來了相當多的訂單。
女票病了,每天分出來碼字的時間都少了一些,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