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運來的獵戶座飛船服務艙也送到了洛克希德·馬丁的工廠,即將在這裡進行組裝。
divcass=”ntentadv”諾斯洛普·格魯曼也宣布自己承接的月軌門戶空間站的o生活艙製造進度過半,將在1月份完成製造,如期在2017年2月由重型獵鷹火箭發射升空。
歐洲圍繞維內托一號火箭的爭論還在繼續,歐空局的11個代表每天從早吵到晚,各方意見都不一樣。
但是在意、法的推動下確實歐空局獨立進行航天計劃的欲望在上升,尤其是有維內托一號這個潛在保證。
髪國正在籌劃複活冷戰時期的赫爾墨斯航天飛機,將其既作為近地軌道的往返工具,又能完成組合登月。
赫爾墨斯航天飛機是冷戰時期髪國追求獨立自主航天體係的標誌,後來因為聯盟垮台壓力驟減取消,現在又重新被提上了日程。
現在華國、阿美、露西亞都在搞航天飛機,歐洲能不跟上嗎?絕對不行。
倒是帶嚶一如既往的擺爛,態度非常佛係,反正誰強他們跟誰。
但總體而言帶嚶還是支持歐空局的,因為老毛子有支楞的跡象。
現在是2016年,露西亞隱隱已經有了經濟重新崛起的苗頭,除了和華國合作,自己的登月火箭葉尼塞·頓河也真的開始了前期論證。
&nv引擎,芯級一台rd180,總推力5400噸,最大eo運力150噸。
這也是一款登月火箭,隻是露西亞信心不足,定下了一個模糊的“2020年左右進行試飛”。
雖然運載能力和ss、長征十號、新遠二號甲這一類巨型火箭平級,但有趣的是葉尼塞超重型運載火箭的芯級和助推器直徑都隻有4.1米,這是直徑最小的巨型火箭。
原因也很簡單:為了照顧落後的鐵路運輸體係,露西亞常用的航天發射場依然是哈薩克的拜科努爾發射中心,隻能鐵路運過去。
雖然上個世紀就在拜科努爾發射過最大直徑17米的n1火箭,但那種轉運能力現在的露西亞已經很難做到,而且鐵路轉運大直徑火箭有一個致命傷:
火箭必須打散運輸,在發射場地進行組裝,這就導致巨型火箭複雜的內部結構出現問題的概率極大增加,發射場的條件可遠沒有生產廠房那樣好。
n1火箭頻頻出現問題未嘗就沒有這方麵的原因,它就是在發射場地進行組裝,再整體豎起,這個過程相比垂直組裝不但麻煩,而且在豎起過程中也會產生隱患。
為了減小工作量和發射失敗的風險,露西亞航天局選擇了4.1米直徑箭體,這是他們鐵路能夠允許的最大整體運輸直徑,到時候組裝就隻是助推器和芯級的拚接比較簡單。
同步為登月計劃準備的還有露西亞的新一代“雄鷹”載人飛船,與獵戶座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重量和最大容納乘員數量差不多,都在20噸級。
目前露西亞為整個火箭和飛船項目投入了20億盧布,也就是……2800萬美元或者1.9億人民幣。
這個數字是各國裡麵最低的,歐空局隨便一個子項目都遠高於這個數字,怪不得露西亞航天局在公布自己探月日期時模模糊糊不肯給具體數字。
這點錢,彆說造火箭,rd171發動機都造不了兩台啊。
相反的是印度,他們修改了加甘揚計劃,準備在2017年送2名印度航天員上天,2019年建成空間站,2020年登月。
加甘揚計劃今年的預算就是17億美元,也就是1200億盧布,露西亞現在正在想辦法怎麼從三哥那裡黑到這筆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