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
“露西亞要放棄葉尼塞火箭?!”
當林炬和謝廖夫了解到rka很可能要重新撿起能源2號,完成聯盟的遺誌時都不知道說什麼。
雖然潛力比垂直回收小得多,卻還真的是一種可行方法,隻是這更加印證了傳說中的露西亞科技發展全靠考古的說法。
不過林炬倒是覺得挺好的,考古就考古,也算給全世界上點壓力。
現在阿美、歐空局、印度島國、航天局、露西亞、新遠,一共6個20年代的登月計劃,可以說第二次的太空競賽熱鬨的過分,比起第一次競爭意識強多了。
而且級彆也上升了,現在最新版本比的是把非職業航天員大量送上太空,上一次可做不到。
就在12月6日,團結號迎來了自己科學含量最高的一次發射。
5名來自多個方麵的航天局專家,搭乘團結號發射進入太空,開始自己7天的太空之旅。
這次發射任務使用的是新遠五號乙火箭,一如既往的穩定,本次發射任務指令長是航天局的航天英雄李晟,為5名科學家保駕護航。
除了他以外,5人的平均年齡達到了57歲,年齡最大的62歲,真要計較也不算太老,一直到進入空間中都沒有人出現不適,全程身體狀況都保持良好。
他們的特殊點在於自身身份,幾乎集全了火箭和航天器設計製造的所有方麵,一個小國的航天實力加起來都不一定有五人團強。
可以說,這5個人獨立出去開航天公司都能做到各方麵齊全了,要是送到火星,也許可以試試就地造火箭?
更加特殊的是5個人除了慣例的遺書以外還留下了一份特彆的物品——火星登陸飛船圖紙:“祝融”av,火星大氣層載具縮寫)。
祝融登陸飛船重量在50噸左右,其實就是一個短粗的可垂直降落回收火箭,可以搭載7名乘員從火星表麵起飛對接火星近地軌道的飛船以及降落工作,也可以在火星表麵進行快速機動,實現大範圍偵察。
祝融登陸飛船隻進行了簡單的基礎構型設計,但確實很用心考慮的因素也比較全麵,實際上完全可以在其基礎上發展出可用的真·av。
以最後聯合設計的飛船作為上天前的最後遺留物,確實能讓人感受到航天人獨有的浪漫。
不過林炬知道登陸火星肯定用不上這玩意,xn90飛船可比av強多了,火星引力小大氣稀薄,那才是xn90真正的舞台。
在月球、火星的引力環境下,xn90的可用載荷就沒有地球上那麼可憐的20噸了,甚至能達到100噸左右。
倒是naca肯定得用這種設計,他們可沒有nape這樣逆天的發動機,除非也打算用星艦當登陸器。
……
肯尼迪航天中心。
“ss火箭有7300個需要進行質量檢測的項目,而我希望你們檢查7300遍,確保它像土星五號一樣,強大、精密、複雜卻可靠,不為我們的宇航員帶來任何風險!”
克萊爾頂著通紅的雙眼,戴著白色安全帽在ss總裝廠房裡四處巡視,不時抽查檢驗項目,而現在已經是深夜10點了。
11月29日,先鋒號發射的前一天,ss火箭抵達肯尼迪航天中心進行總裝。
divcass=”ntentadv”從航天飛機到戰神五號再到ss,真要是追根溯源ss其實根本不應該拖那麼久,但是逐步恢複製造和研發能力也需要相當的時間,這個速度已經夠快了。
不過對於naca來說,大洋彼岸的刺激還是像針一樣紮在他們的背上,逼迫他們不得不向前奔跑。
11月27日,閃電號發射,30日,先鋒號發射,再加上露西亞也攪局要複活能源2號,壓力簡直爆棚。
ss火箭與獵戶座飛船的總裝已經完成,但克萊爾堅持用10天進行反複的故障排查,甚至夜間都有輪工,必須保證火箭絕對可靠。
雖說都是成熟技術,但芯級箭體全新開發可不是小改變,加上時間前所未有地急迫,克萊爾非常擔心意外事故。
哪怕再延期一個月,也比炸掉這枚火箭強,否則浪費的時間久很可能是半年。
阿爾忒彌斯一號任務的發射時間已經確定,預計12月12日首飛,距離長征十號的首飛剛好四個月。
雖然遲了一些,但也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經過一年的瘋狂經費注入,為ss提供各部件的生產商開始擴充人員和設備,naca的雇員猛增25%,製造能力也在快速增長。
根據內部推算,第二枚ss和第三枚ss的製造周期將分彆是8個月和7個月,第四枚ss火箭最早可能在2018年7月首飛,製造時間將縮短到4個月!
當然,這依然不及naca的巔峰時期,要知道阿波羅計劃中從1967年到1970年naca一共發射了19枚土星五號,平均每一枚的製造時間不到2個月,快的嚇人。
即使通過美元將火箭製造能力快速增長,短時間內naca依然不會有那樣的生產實力,不過卻也足夠了。
其他的軍工複合體也發現了這個情況,正在攛掇國會繼續生產ss,從而取代老馬的星艦計劃。
阿爾忒彌斯計劃的六次ss火箭發射任務是基於從航天飛機上拆下以及庫存的總共24台rs25引擎,每飛一次就要扔四台,但洛克達因表示可以生產新的rs25。
老rs25為了讓航天飛機重複使用價格很昂貴單台價格在6000萬美元以上,洛克達因稱一次性版本的rs25e可以在推力增大18%的同時將單價降低到1200到2000萬美元左右,以支持更多的ss發射。
他們還給出了繼續生產ss的理由,按照目前的阿爾忒彌斯計劃經費使用情況,前四次ss火箭的單次發射成本將高達48億美元,發射越多越便宜嘛!
克萊爾知道他們是想要火星計劃繼續使用ss火箭,可他還是覺得太貴了,老馬整個星艦項目才要30億美元呢。
不過他能做的也隻有儘可能支持星艦-超重型的發展,希望specax能如獵鷹9號一樣帶來驚喜。
六角大樓不是在準備“星鏈”計劃嗎?就把發射任務都給獵鷹9號吧。
寫到後麵出現的航天飛機、火箭型號較多,可以點開評論區選擇分類“作家說”,根據文字配圖確定型號,也可能出單章進行裝備設定
ps……晚上可能有更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