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ogas2.0
“在未來的18個月裡,基地的製造模式將進行更新一輪的升級,實現更高程度的自動化以及更高的良品率。“
6月13日,謝廖夫在基地內網發布通告,宣布對ogas進行大改造,升級到ogas2.0係統。
在ogas1.0中,基地實現了自上而上的計算機管理模式,讓計算機根據最優算法來製定生產計劃,在降低工時的同時也節約了成本,在單個產品上實現了最大50的效率提升。
ogas2.0將人工智能模型與基地自行開發的工業軟件引入到指令係統中,將對倉儲、物流、加工等依然人力乾涉程度較高的領域實行自動化改革。
基地最大的航天動力部在人工智能開發時就努力將其和工業設計軟件以及加工設備融合到一起,讓加工製造也實現智能化,最終實現無需人工監督,計算機完成從計劃分配到產品製造以及倉儲物流環節的全部產業鏈。
這和將在不久後流行的“無人工廠”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基地的產品線複雜程度遠超外界並且計劃調整概率大,難度更是增加百倍。
如果ogas2.0徹底達到理想目標,那麼隻要物料進入基地就幾乎可以脫離一切人力乾預,被各種中央計算機下控製的智能設備轉運到各個工序直到成品入庫。
屆時能將生產工序的人員數量降低到原來的四分之一以下,但效率卻要做到再提升50,工時成本再次大幅度下降。
如果是在普通企業,這麼做之後不是大擴產就是大裁員,基地現有的產能就足夠已經不需要再度擴張,但也不會裁撤人員。
普通企業裁員是因為自動化程度提高後不需要那麼多的生產技術崗工人,新遠嘛……
“鄭永良、崔子旋、程繪錦、朱恢,航天動力部第二辦公室四車間,級彆d……”
第二辦公室的主任孟克非將麵前四個人的數據輸入進計算機,勾選以後一刷新,彈出了一串字符:
“z2y414e”
前麵五個字符是他們四人的基地部門代號,後麵四位的意思是14日晚e),即c+級。
孟克非:“都看到了吧?好好記著,基地現在外人不少外麵用手機的時候注意點,到時間的時候找個隱蔽的地方,聽到沒?”
“是!”
“明白”
“謝謝主任”
基地內部的員工都擁有研究院頒發的綜合能力評級,等級和係統判斷一致,反正外界也看不出來。
生產車間裡的d級,已經研發技術兼具的人才了,在看不見的“裁員”後,他們將轉職到其他部門,並視個人能力進行升級。
技術崗位數量會被壓縮,多餘的人員升級後轉研發崗,用來提高基地的研究力量。
基地裡大約有2400人會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內陸續升級,林炬隻要每天晚上抽空對著名單用卡,就能將係統的綜合研究力量再提升幾層——反正c級、d級卡不貴,總共耗資40億資金。
另外當作配屬的c級基地以及青山基地也在計劃範圍內,隻是後者最近生產任務繁重而且自動化程度沒有基地那麼高,花的時間要多一些,基地省出來的人員也有一部分送到這裡加強研發製造能力。
divcass=”ntentadv”推行ogas2.0當然不是謝廖夫單純的想升級ogas1.0,而是在為未來做準備。
人員升級用掉40億,但那是係統資金所以還好,但現實裡的支出也不少。
光是全麵智能化的準備,就得把現在的“星辰二號”和“星辰一號”超算轉入備份並建造新的“星辰三號”超算,以及數個分布式的數據處理中心,這需要基地半導體生產線四個月的產能以及從外界購買更多的低一級電子器件。
ogas2.0提升的不隻是生產效率,還讓整個基地真正做到讓計算機無孔不入,輻射周邊十公裡以內區域全都納入實時掌控中,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另外基地內部組織結構也進行了一定調整,最大的首先就是把激光實驗室套殼,成立光學精密機械部,第二就是把空間飛行器部改組為空間技術部,開始囊括地外建設任務部分。
同時還秘密成立了輕核研究小組,準備開始搜羅人才展開對於核聚變技術的前期研究。
顯然,這幾個調整都是因為月球開發計劃以及聚變技術前瞻。
……
24小時前。
經過數天不眠不休對於係統兩種新技術的解析,基地大致對兩個獎勵所包含的各種子係統有了了解,寫成了一份簡單易懂的報告給林炬。
首先是吸引眼球的激光冶煉衛星,經過葉長思的分析,所謂的氣態等離子鏡麵反射技術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如果沒有係統技術,對於當前世界來說至少也要十五年以上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這項技術上限高的離譜,隨著控製精度以及對圍觀結構和光的認識提高作用也越來越強,指數級提高激光作用功率並非是額外提供能量,而是經過疊加使得激光的脈衝間隔降低上百倍,比起普通的激光指向性更強、能量密度更高。
如果將其發揮到極致,可以使得一束激光在難以想象的距離上依然保持威力不衰減。
從其前景看,可以一直用到宇宙時代都不會淘汰,甚至不僅僅是用於激光。
此外就是它包含的氣態等離子控製技術,雖然方式和《輻射推進技術概論》裡的弱力控製不同,先進性也無法比較,卻是當下電磁控製技術的極致,也不是沒有用在聚變裝置上的潛力。
&n,但卻用上了基地還沒有攻克的高能自由電子激發器技術,所以可持續性才那麼強,又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至於1500千伏電磁加速軌道倒是平平,真要說也就和世界一流水平差不多,超導材料有那麼一點進步,不過加速軌道材料很超前,是一種摻雜了大量非金屬的新型材料,在主流材料學上還比較陌生。
這種材料的主要優勢是能耐極低溫且剛度極高,畢竟是5公裡長的加速軌道,物體加速時的加速度極高,如果材料發生形變就很麻煩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