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異星科技
b級基地。
在知道金屬氫電池技術居然有樣品的情況下,葉長思和吳雲峰直接甩下了一百多名新增科學飛了回來。
其餘人想來基地還需要些安排,這麼多人絕不可能一起坐飛機過來,而是統一安排分散到兩列動車組,而且是安全局和交管一起選時間,以防發生任何意外。
兩人特意選在夜晚抵達,佘院士以及幾個航天局的專家都還在基地,不碰麵能少些麻煩。
他們下了飛機就直接進入到存放“山海”超算的那層地下室裡,推門就看到了已經聚集在這裡的十幾個係統工程師。
這裡是一個被騰空的維修機房,正中央放置著一個約有人長度的銀色金屬箱,表麵還蝕刻了充滿科幻色彩的線條。
“難以置信。”
吳雲峰一下子衝到最裡麵,撫摸著c172甲電芯樣品的金屬表麵。
僅僅是一上手他就感到了一種不屬於這個時代的驚豔,雖然看起來像是鋁合金,但用手觸摸時卻能像無機材料並不冰涼,同時哪怕存在很多像是氧化層和刻痕的圖案,手又幾乎感受不到任何摩擦力,光滑的驚人。
這種觀感和觸感極度反差的材料在地球上極為少見,同時仔細一看電芯的供電頭設計也是完全陌生的。
參數標注是由繁體字和阿拉伯數字組成,但其格式也與地球上的標誌方式迥異,一眼看過去總有種與環境格格不入的氣息。
它隻是靜靜地放在那裡,就準確地傳遞了自己是外星造物的事實。
葉長思走到電芯的供電口一側蹲下,輕輕推了推電芯沒能移動。
“金屬氫……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簡並態物質。”
吳雲峰:“真是難以想象那個時間線的人類是如何做到製造電子簡並態壓力的,到了這一步,再往後肯定就是向中子簡並態努力了。
我想他們可能已經在思考如何掌握引力,真是一個科學極度發達的世界。”
“等等。”
在角落裡的林炬停止和於蔓調情,疑惑地問道:
“中子星表麵還有金屬氫?”
吳雲峰:“因泡利不相容原理形成的高密度高能物質都叫簡並態物質,中子星的內核中電子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被迫與質子結合形成中子,然後這些中子被密密麻麻地壓在一起,更輕的氫元素處於中子星的最上層,也會被這種壓力形成簡並態。
不過中子簡並態的密度非常誇張,最高可達金屬氫的幾十億倍,如果這裡麵裝的是中子簡並態物質,重量恐怕有接近一千萬億噸。
按照我們的現有理論金屬氫存在的大氣壓至少要在400吉帕以上,是標準大氣壓的數百萬倍。
如果這裡麵真的裝了一百多公斤金屬氫,我想不出有什麼容器能承受這樣的高壓,氫彈的爆炸中心壓力也才100gpa而已。”
吳雲峰說完後葉長思順勢補充了一句:
“理論上,這個電芯的容器裡麵即使爆炸一顆氫彈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它的技術層次不低於金屬氫。
對了……資料呢?”
林炬指了指角落裡謝廖夫腿上的筆記本,同時下意識地離電芯遠了一些,但想了想又放棄了:
按照吳雲峰的話這個電芯內部的壓力甚至是氫彈爆炸中心的數倍,要是出點意外不說彆的夷平基地絕對沒問題,這還沒算裡麵的金屬氫威力呢。
吳雲峰走到坐著翻電腦的謝廖夫跟前,才發現了他右手邊摞起來的四個nas硬盤櫃裡麵滿滿當當塞著48塊32t的固態硬盤。
謝廖夫看到他抬起頭,直接起身把位置空了出來:
“你來的正好,我看不懂這鬼東西,它所有技術資料的目錄的索引就有4000多頁,我沒找到任何一個能看懂的標題。”
“……”
技術資料倒還好經過了係統的整理,隻是絕大部分內容的專業詞彙都已經超出了謝廖夫的認知領域,真得是在尖端物理方麵頗有成就的物理學家才能領會,否則標題都不認識。
葉長思和程南開是這裡唯一還能勉強讀懂資料的人,三人在筆記本上翻了大半個小時,先找到了電芯的金屬氫存儲方法,然後齊齊倒吸一口涼氣。
還在研究c172甲電芯表麵其他人連忙湊過來,然後就看到程南開驚恐的眼神。
“電芯內部沒有高壓容器,至少沒有我們理解的高壓容器,反而是真空的。”
“什麼意思?”
謝廖夫不明所以,不用容器怎麼裝的了超高壓形態的金屬氫。
吳雲峰組織了一下語言,儘可能用簡單的話解釋:
“c172甲沒有使用傳統的高壓容器,存放金屬氫的容器是真空並懸浮在容器裡的,裡麵有種裝置產生了強大的電磁力將所有金屬氫牢牢壓在一起。
而這個裝置的電力來自於金屬氫團,它利用自身的超導性質對外產生斥力再轉化為電能,並非是傳統的化學能電池,隨著電量的消耗金屬氫團的壓力逐漸降低,一部分金屬氫將轉換為遊離的氫離子被容器壁的物質吸收轉化為氫化物。
這是一種物理化學混合的電池,它的這套係統在電量耗儘前需要一刻不停的運轉,但我看到的是每年隻會自然損失10的電力,維持內部產生超高壓電磁力消耗的功率還不到10瓦。”
這樣一講在場的其他人立刻就懂了,能產生上千個標準大氣壓的裝置竟然才消耗10瓦的功率,這是隻有外星科技才能做到的事。
如果換做是地球上,動用的電能至少要近萬倍才可能。
吳雲峰撫摸著c172甲電芯的表麵,仿若在摸一件稀世珍寶。
“那個文明已經掌握了微觀的秘密,這不是一塊電芯,更像是一個循環生產金屬氫的微縮工廠,這才是真正的把箭射到了月球上。”
林炬也才終於理解為什麼係統給出這樣的獎勵了,之前他還覺得那麼多的尖端物理學家就換來了一種電池係統過於小氣,實際上這玩意的技術含量遠超想象,真的隻能用外形黑科技來形容。
他馬上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
“那這個……我們多久能造出來。”
“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