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星槎
級基地。
“拆掉,拆掉,這些沒用的東西一定都要統統拆掉!”
總裝車間內,早就成形的台風號核動力航天飛機推到了主位,正在進行飛行前的最後改造。
肖岡田鑽進台風號的駕駛室,指揮一群“工人”拆掉裡麵的內飾。
聽到他的命令,數個身材較矮,但身形粗壯的“工人”鑽了進來。
一隻裸露著輕質高強度複合材料的機械手臂伸進腰間的挎包,掏出工具就開始了熟練的作業,迅速拆下了用來裝飾的軟包牆磚。
在這些不知疲倦、熟練而有力的工人幫助下,整個駕駛艙內部很快就隻剩下了裸露的金屬板和各種接口,一切多餘的東西都被拆掉了。
人形機器人進生產線並不是首次,但這一批“工人”是兼顧了性能、質量、價格的全新一代“勇士Ⅲ”,第一次做到了批量取代人工。
第一批投入使用的“勇士Ⅲ號”就有100台,它們質量不到100千克,身高1.6米,最大力量三倍於普通人,作業續航更是長達四個小時,沒電了換一塊就又能繼續工作。
它們的最大作用是取代依然需要人力、但技術含量不高的外層工作,除了提升效率以外,最明顯的好處其實是降低傷亡事故率。
星槎號準備匆忙,到現在兩個月時間進度也隻有50%,它需要在4月中旬之前全部完工,然後被送往土星。
“星槎”的“槎”意義是木筏,星槎,指的就是太空飛船,也就是外星來客。
32噸的主體探測器被命名為“星槎”號,又是一個互拚亂湊的產物。
它的探測部分幾乎是原封不動地移植了“離火”,大部分零件都是生產“離火”時剩下的備件,但為了增強探測能力,又把基地短時間能找到的所有東西都搬了上去,當然包含一座核反應堆。
對於大型製造企業,一線工人接觸到的設備大多又重又大,稍有不慎就是傷殘的嚴重事故,尤其是總裝階段需要多次起吊,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安全事故,新遠也不例外,隻是例子較少而已。
肖岡田很滿意現在的作業效率,台風號減重的越多,留出來的載荷也就越多。
除此以外它還秘密移植了千鈞棒一號地麵備份的激光係統,以備不時之需。
原本的貨艙裡將會裝下質量足有45噸重的超大型探測器,包括一個32噸的主體以及足足6自重2噸的著陸器。
一切用於人類生存的東西全部被拆空,駕駛艙裡增設燃料罐,這樣再加上原本機身存儲的燃料,是以前的160%之多。
就比如正在對台風號進行改造的人手,就是25台機器人與7位人類,後者大多是承擔監督任務。
不過“勇士Ⅲ”的目的依然還是結合GAS2.0實現生產過程的全麵無人化,製約生產效率的因素將再也不包含人工。
台風號計劃是在5月啟航,為了能夠執行足夠長時間的任務,它將會改到“麵目全非”。
除了它以外貨艙剩下的空間還被塞進去了兩顆火星綜合探測衛星,準備在路過火星引力加速的手甩下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