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軍!
三萬保龍軍憑空消失,明衡發了很大的火氣。整個明氏的探子開始運作了起來,寧都城中的氣氛開始變得十分壓抑。
明霄當天就率領明樓的探子,前往梓潼關的方向前去調查,而明衡則是準備派軍前往增援吳凱。
不過,在派兵之前,他得去見一見皇帝。
保龍軍是忠於軒轅氏的,他想到的最大的可能是軒轅定給保龍軍下了密旨,快到梓潼關之後他們將馬家父子全部控製住,然後藏到了什麼地方。
所以,他必須前去探探軒轅定的底。
皇宮有三座城門,其正門為金龍門,隻有打了勝仗,或者皇室子弟才能出入此門,而另外一座是銀龍門,平常大臣們上殿參加大朝會,便是從此門出入。
至於這第三座城門名換平安門,是宮人們出宮采購物資或者在皇宮當值的普通士兵們出入。
明衡坐在五馬金攆的車上,從王府往皇宮而來,這一條道他走過無數次了,熟悉無比。
“去金龍門。”明衡對馭馬的士兵說道。
金龍門與平安門是同一個方位,而銀龍門則要繞一條長路,方能抵達龍鳴主殿。
為何要將官員進皇宮的門設那麼遠?為了磨礪大夏的官員,不懈怠政事,軒轅氏開國皇帝就下令七品以上在寧都任職的文官,三品以上的武官,每三日要參與一次大朝會。
隻不過,到了現在,大朝會基本上已經是十天一次了,有時候甚至於一個月都不會有大朝會。
畢竟寧都被明氏掌控之後,除了那些世家之外,都以明氏為主,有什麼事情,都會親自去中山王府彙報。
五馬金攆路過平安門的時候,明衡看到平安門走出來一群穿著內監服飾的人,似乎是皇宮采購東西的人。
“站住!”明衡令士兵停了下來,將這些內監給叫住。
那些內監紛紛低著頭,不敢直視明衡。
為首的內監小步疾履走到金攆之前,下跪伏地,緊張萬分地說道“小人內司掌事內監郭安閔見過中山王!”
在明衡的印象之中,即便是內司出去采購東西,最多也就十多人,而現在這群內監起碼有二十多個,不免覺得有些不正常,所以才會停下來。
他開口問道“這麼多人出宮,所為何事啊?”
“啟稟王上,皇上想吃些蔬菜,除了一部分人去采購蔬菜之外,其他的內監則是皇上安排去學習冬天栽種蔬菜的法子。”
“冬天栽種蔬菜的法子?”明衡閃過一抹疑惑,冬月到來之後,蔬菜就十分少,然而今年他卻發覺飯桌上的蔬菜卻並沒有少。當時他都沒有在意,以為是王府儲存下來的,現在內監這麼一說,他有一些明白過來了,現在冬天似乎有人可以栽種蔬菜了?
“行了,去吧!”他擺了擺手,皇帝要吃蔬菜,這種事情,他自然不會去乾預。
那內監似乎是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一般,弓著身子起身,慢慢地退了回去。
“走吧!”他又對自己的侍從說道。
五馬金攆離開之後,卻沒注意,在那些內監之中,有一雙眼睛盯著金攆,雙眼露出了憤怒的目光。
來到金龍門,金龍門的大門緊閉,左右兩側各站著十多名士兵,穿著倒是十分威武,但人卻是有些無精打采,懶洋洋的。
而為首的那人穿著金盔金甲,腰間挎著一柄長劍,看上去是威風凜凜,但卻又像是沒有什麼精神,甚至還時不時打著哈欠。
這一支軍隊隻有三百人,駐守在金龍門,是為數不多的忠於大夏皇室的軍隊。
大夏皇室讓明氏進入寧都,無異於引狼入室,寧都城被明氏全盤掌控不說,連皇宮的禦龍軍都被滲透,禦龍軍的統領也暗中投靠了明氏,可以說是整個皇宮都在明氏的掌控之下。
但是,這金龍門卻除外。
金龍門的守將名叫陳宣,其家族也是當年跟隨軒轅氏起兵的,還曾擔任軒轅氏開國皇帝的護衛。大夏立國之後,便一直鎮守金龍門。
陳宣今年二十有六,明氏入主寧都之後,整個大夏皇室都被明氏給壓製,陳氏家族是直接聽命於大夏皇室,也因為這個原因,陳氏家族在寧都城的利益被其他家族瓜分,而大夏皇室連個屁都沒放。
久而久之,陳氏家族也沒落了起來。自從他的父親去世之後,他接任了金龍門守將之責。
然而,用現代話來說,他是屬於那種文不成,武不就的惡臭青年。
即便是擔任了金龍門的守將,但是也改變不了他那好高騖遠的性格,時常想著自己能夠出人頭地,一鳴驚人,威震寧都。
可是,手底下也就三百個與他一樣,混日子的人。駐守著這個榮耀的大門,卻是閒得不能再閒的差事了。
軒轅定常年居於深宮之中,隻有到了大夏立國的紀念日,才會出城去河洛山脈進行祭天,一年也就走這麼一次而已。
所以,這三百金龍門的守軍,根本就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見到停在金龍門前的金攆,陳宣一下子來了精神,大步朝金攆走去,雙拳一抱,不卑不亢地對明衡說道“末將陳宣見過中山王!不知王上將金攆停在金龍門,所為何事?”
明衡瞥了他一眼,一個小小的守將,根本不值得他高看一眼,當初也是覺得金龍門是一個雞肋,才沒有對陳氏動手。
他淡淡地說道“將城門打開,本王要進宮見陛下。”
陳宣皺了皺眉頭,說道“王上,您是不是走錯了門?進宮見陛下,應當走銀龍門才對。”
說完,他指了指銀龍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