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張鶴齡笑吟吟地看著一臉懵逼的眾人,他知道,這隻是個開始。
王守仁繼續說道“鹽有鹽之理,竹也應該有竹之理,因此,我又回去格竹,這一次,隻消片刻我便明白了,竹之理很簡單,即萬物生長之理,亦可稱之為自然之理。”
王守仁轉身看向楊懷瑾,說道“之後我又去了火藥作坊,親眼看到懷瑾兄將一些試劑配製在一起,便製成威力強大的黃火藥,這是化學之理。”
柴永年感覺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怎麼還扯出來火藥了?
“我在南山來來往往的莊戶中,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看到父母養育子女,子女報答父母,這是人倫之理。”
柴永年實在忍不住了,問道“你究竟要說什麼?”
“格物致知,物乃天下萬物,理是萬物之理,知便是心中的良知。世間萬物都有其理,我們通過格物,便可以通曉其中的道理,這些道理可以為我們所用。通曉自然之理,我們可以耕地種糧食;通曉化學之理,我們可以煉製精鹽和火藥;通曉人倫之理,知忠孝悌義,我們才能一代又一代生存下去。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柴永年眉頭緊皺,說道“朱夫子曾說,存天理,滅人欲,你卻說將人倫綱常說成是理;程夫子曾言,先知而後行,你卻說先行而後知,簡直是離經叛道之言!”
王守仁似乎早有準備,直接開口問道“若是見儒子入井,你會如何?”
柴永年又是一愣,心說這人說話怎麼不按套路,跳來跳去的,自己都快跟不上節奏了。
“自然是心生憐憫。”
“會不會救?”
“當然要救。”
王守仁又問道“見鄰有妙齡處子,生殺其親而逾牆摟抱之心,有何感想?”
柴永年回道“此乃禽獸之所為也。”
王守仁笑了笑,說道“如見儒子入井,則生惻隱之心,此謂心之應事而發為具體之善;見鄰有妙齡處子,生殺其親而逾牆摟抱之心,此謂心應事而發為具體之惡。這便是先行而後知。”
此時,柴永年有些後悔,自己好像不應該來參加這個賽事會,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這麼生猛,關鍵是人家說的還特彆在理,讓你無法反駁。
黃誌誠看情況不妙,上前說道“此言大謬,聖人之道於萬物之理,豈是吾輩可以輕易參悟。”
王守仁卻咄咄逼人“既然不能參悟,你讀書有何用呢?”
黃誌誠漲紅了臉,說道“我等讀書人,乃代聖人立言。”
“不懂聖人之道,你憑什麼代聖人立言?”
“我……你……”
關鍵時刻,又是朱宸濠站了出來,說道“各位,各位,既然是論道,當然要各抒其言,格物致知是聖人的說法,爭論下去也沒什麼結果,本王提議,這個話題到此為止,賽事會繼續吧。”
張鶴齡想揍他,很明顯自己這邊本已經占了上風,但是這個朱宸濠擺明了拉偏架,若不是人家級彆太高不好惹,以張鶴齡的性格,怕是早就衝上去一頓胖揍了。
緊接著,又是一陣琵琶聲傳來,隻見洛雨荷笑語嫣然,再次露著尖尖的虎牙,柔聲說道“各位論道論的深了,小女子才疏學淺,聽不懂,不如我們對對子吧。”
一聽到要對對子,張鶴齡心中暗自琢磨,前兩局吃虧就吃在說不清楚孰對孰錯,現在玩對聯,誰對的上,誰對不上,結果是擺在桌麵上的,這次總不會強行平局了吧!
想到這裡,張鶴齡有了底氣,說道“既然如此,不如還是由洛雨荷姑娘來出題?”
朱宸濠說道“本王也是此意。”
洛雨荷輕啟朱唇,鶯聲說道“那奴家便拋磚引玉,這上聯嘛,仍舊與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