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張鶴齡今日本來是上奏佛朗機諸國的一些信息,沒想到親眼目睹一場大戲,嗯,這趟沒白來。
這段時間,朝堂上全是開海禁海之爭,弘治皇帝雖然有心偏袒李東陽,但是不能明言,四下掃了一眼,發現張鶴齡饒有興趣地在一旁看熱鬨,便說道“壽寧侯,關於李卿家和馬卿家所言,你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張鶴齡出列,行禮說道“臣以為兩位大人所言均有道理。”
弘治皇帝這個氣啊,讓你說話是表達意見,誰讓你和稀泥了?
“壽寧侯,你就沒有自己的主意嗎?”
張鶴齡明白了,弘治皇帝這是讓自己去做出頭鳥啊。
“陛下,各位大人,不如聽我講個小故事吧。”
眾人看了張鶴齡一眼,心說都快動手打起來了,你還有心情講故事?
弘治皇帝也有些錯愕,但是他知道張鶴齡一向不按常理出牌,於是說道“無妨,說說看。”
張鶴齡清了清嗓子,說道“有一塊土地,因為氣候潮濕,非常適合種植水稻,朝廷便規定這裡的農戶種植水稻,曆年來均是如此;但是隨著氣候變遷,這裡的條件逐漸變得乾旱,漸漸的,水稻長勢越來越差,有人便開始嘗試著種植小麥,被官府的人發現後,說按照規定,這裡隻能種植水稻,然後就把小麥鏟除,重新種上水稻,嘗試種小麥的農戶也被抓了起來。陛下覺得,這個舉措是否合理?”
弘治皇帝和滿朝文武都聽懂了,所謂“隻能種植水稻的規定”就是海禁,張鶴齡的意思表達的很清楚,海禁已經不再適合當下局勢。
馬文升最先忍不住,說道“壽寧侯不需含沙射影,有什麼話直說便是!”
張鶴齡笑了笑,說道“那在下就直說了,海外有朝鮮、扶桑、安南、呂宋等國,若是再遠一些,還有天竺、大食、佛朗機、英吉利等國,據說也有萬裡江山,人民殷富,且商貿亦是發達,更重要的是,天朝的瓷器和絲綢在海外諸國素來大受歡迎,一匹絲綢能換回同等重量的黃金,各位,有錢為什麼不賺呢?”
馬文升臉上露出厭惡之色,向弘治皇帝說道“陛下啊,壽寧侯用心險惡,打著聚天下財富於大明的幌子,四處遊說,上串下跳,可恥可憐,我大明的朝堂上有的是忠貞的義士,有的是耿直的臣子!聖人若存之於心,則祖法斷無廢黜之理,還請陛下謹記這句話,莫要被小人所誤。”
卻見弘治皇帝說道“既然是國家大事,多議論議論也是好的,各位卿家有什麼建議,都可以拿出來討論,多多益善。”
這下子,禁海派心都涼了,早就發現弘治皇帝不對勁,如今公開表態,果真是站在開海派一邊,這下完了!
馬文升心中不甘,最後一咬牙,說道“啟奏陛下,老臣年紀老邁,近來舊疾發作,請朝廷準假,告養幾曰。”
這哪裡是告假,分明是一種姿態,你想開海是吧,老子不伺候了!
可是事情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隻見弘治皇帝淡淡說道“馬愛卿既然染疾,朕不敢挽留,準予病假,太醫院賜予人參、鹿茸等物,望馬愛卿好生調養,待身體康健之後,再為朝廷效力。”
百官都呆住了,按照套路,不是應該挽留嗎?
然後馬文升再三推辭,直到弘治皇帝取消開海的提議,語重心長地說,朝廷需要你,大明朝離不開你,最後,馬文升才免為其難地答應繼續留在朝堂,成全一段君賢臣忠的佳話。
可是,人家現在痛痛快快給你準了假,這意味著什麼?
馬文升也是一身的冷汗,幸好隻是說養病,如果自己方才說告老還鄉,是不是也準了?
陛下,你變了……
大殿上,朝臣還沒有散去,看到弘治皇帝遠去的背影,一個個目瞪口呆,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已經看出些端倪,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皇上的態度居然如此鮮明,看來這一次沒有這麼簡單了。
眾人依舊站成兩隊,開始下朝,張鶴齡不知道自己該跟著哪一隊,乾脆轉身去了後宮,陪自己的阿姐聊天去了。
內閣是支持海禁的,因此,很多人不自覺地朝徐溥等人湧過去,有人不禁問道“徐公,到底是誰挑撥皇上?禁海的事絕不容商量,此例一開,則國之不國了。”
徐溥皺著眉,揮揮手道“諸位不必齊聚於此,各回值房吧。”
驅散了眾人,徐溥也去了內閣值房辦公,這事兒越來越棘手了,皇上這是要推翻祖製啊!
劉健和丘濬也被徐溥派人從自己的班房請了過來,有值守的差人生起炭火,泡了茶,端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