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狂沙文學網輸入
,
弘治皇帝對旁的蕭敬說道“傳召三位大學士。”
蕭敬馬上安排一名小太監去傳召,不多時,徐溥、丘浚、劉健三人趕來。
弘治皇帝將審訊口供和蟒衛收集的信息,還有東廠和錦衣衛這段時間收集的信息,存了厚厚一遝子,全拿了出來。
在場眾人越看越是心驚,沒想到,人家已經收集這麼多證據了,這一次,寧王不臣之心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可是,作為臣子,你能怎麼樣?
建議削藩,收拾親王?
當年,建文皇帝的邊也有一群人鼓動建文皇帝削藩,彈劾親王,有黃子澄,有方孝孺,有齊泰,這些人後來怎樣了呢?
都被殺了全家,甚至家裡一條狗都沒有剩下。
大明朝唯一的誅十族案就是出自這裡。
現在問題已經擺在眼前,弘治皇帝臉色十分難看,說道“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說說吧,此事該如何處理?”
張鶴齡感覺自己的份不適合做出頭鳥,先忍著沒吱聲,四下看看,眾人噤若寒蟬,不住地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漬。
徐溥率先說道“既然已經查明寧王有諸多僭越之舉,臣建議,先下旨申斥,若其不知悔改,則發兵征討之!”
徐溥說完,眾人紛紛附議,沒錯,先申斥一番,如果寧王悔改,此案就此完結,大家相安無事,你好我好他也好!
弘治皇帝看向張鶴齡,問道“靖海侯,你說呢?”
張鶴齡很鬱悶,為什麼又是自己?
這個皇帝姐夫是拿自己當槍使順手了,動不動就把自己搬出來。
“臣以為,現在下旨申斥,可能已經晚了。”
“靖海侯此言差矣,”大學士劉健說道,“雖然寧王有不臣之心,但是並未起兵造反,此時理應下旨申斥,責令其整改,若是直接發兵征討,不合禮法。”
言外之意就是,我們都是講道理的,你還沒對我亮刀子,我隻能先警告你,如果現在就對你下手,反而理虧。
這一點,弘治皇帝也是知道的,所以,他需要一個人支持自己,這個人,就是張鶴齡了。
“靖海侯說已經晚了,是什麼意思?”
張鶴齡也清楚弘治皇帝心中所想,隻好硬著頭皮說道“陛下,各位大人,寧王蓄謀已久,準備充分,如果現在去申斥,怕是人家要直接起兵了。”
劉健搖搖頭,說道“這隻是靖海侯的推測罷了,隻要寧王沒有起兵,便不能定其謀反之罪。”
張鶴齡很鬱悶,這些大臣到底怎麼想的,非要人家砍你一刀,你才能還手嗎?
“諸多證據足以證明寧王有謀反之心,為何不能先下手為強?”
“自古以來,征伐之道講究師出有名,若是朝廷僅憑這些報便對藩王用兵,是為名不正,則言不順,難免落的旁人口實,還請陛下三思。”
丘浚說道“老臣以為劉大人言之有理,靖難之時,寧王先祖有功於朝,今種種,也有可能是寧王受到小人蒙蔽,若朝廷下旨申斥一番,寧王願意悔改,化乾戈為玉帛,方為兩全之策。”
三位大學士都發話了,彭韶等人自然也不會唱反調,紛紛附議。
張鶴齡不由得又氣又笑,說道“那好,既然下旨申斥,該由誰去傳旨?”
,
此言一出,眾人再次緘默。
說是一,做起來當然是另一,我們不支持打仗,但是也不會傻到自己去送死啊!
張鶴齡暗自鄙夷,這幫文官,真不是個東西,你們不是以和為貴嗎,那好!
“彭尚書可願前往?”
彭韶臉色慘白,說道“本官公務繁忙,一時抽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