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走私集團_大明壽寧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壽寧侯 > 第285章 走私集團

第285章 走私集團(1 / 1)

大明壽寧侯!

當然了,這些還隻是推測,從受益者的角度來說,走私集團的嫌疑最大。

既然有了目標,查起來就更有針對性了。

短短幾天時間,李晨星這邊已經初見成效,拿著一份份情報來到張鶴齡麵前。

“目前最大的海上走私集團首領叫程五峰,原本是個私鹽販子,在寧波一帶販私鹽,手底下有幾條漁船,偶爾也去南洋諸國販些私貨。但奇怪的是,就在一年之前,朝廷剛剛開海的時候,程五峰手底下突然多了不下萬人,還有了自己的船隊,在東南沿海一帶已經頗具規模。”

張鶴齡不由得皺起眉頭,問道“從幾條小漁船,突然發展到一個上萬人的船隊,這事太過蹊蹺了。”

李晨星點點頭,答道“我們的人也注意到這些不合常理之處,隻是時間有限,很多線索還沒查清楚,不過,他們了一些猜測,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什麼猜測,說說看。”

“大人可還記得我朝太祖皇帝為何禁海?”

張鶴齡點點頭,道“你是想說陳友諒的舊部?”

陳友諒兵敗之後,其殘存舊部誓死不降,仗著自己有船,流亡海外,並宣稱永世不踏入大明國土一步,朱元璋當時也沒有足夠的水師出征,而且作戰的重點一直是北方的蒙古人,隻得暫且聽之任之。

你們就在海上漂著去吧,敢上岸來,我就乾你!

但是,這群人常年生活在東南沿海,對東南沿海各處的人口,地貌,城鎮分布,都可以說了如指掌,更兼戎馬半生見過大陣仗,作戰經驗豐富,朱元璋擔心這些人暗中發展勢力,便下了禁令,民間片甲不得下水。

此舉徹底斷了陳友諒舊部和沿海百姓的聯係,但同時也放棄了海上資源,西方人的船隊已經出現在世界各地,扶桑人不斷西進,甚至已經威脅到大明本土。

李晨星說道“我們的人根據情報推測,程五峰很可能是搭上了這些人。”

張鶴齡陷入深思,如果這個走私集團背後是這些人,恐怕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其中不乏一些能人異士,先是散布謠言,煽動婁素珍離家出走,下一步就是把自己的醜聞傳到皇帝耳朵裡。

弘治皇帝一怒之下,很可能提前收回夷洲島,在朝廷接管夷洲島的過渡時間裡,大明的海上貿易會出現一段真空期,正是走私集團打撈一筆的好機會。

而這一切,都是自己根據現有資料推測的,不知道其中的背後還有沒有更大的陰謀。

“這些人主要走私什麼?”

“以前是精鹽、絲綢和瓷器,但是最近開始走私銅錢。”

“銅錢?”張鶴齡很詫異,“這玩意走私出去賣給誰啊?”

李晨星見狀,隻好給張鶴齡詳細解釋,其實,走私銅錢的收益非常大。

銅錢在中國使用的曆史很長,從秦始皇統一貨幣開始,內有圓孔的銅錢就成了中國貨幣的標誌,銅也成為鑄造錢幣最廣泛的金屬,鑄錢技術也傳承下來,而且在不斷改進。

無論每個朝代,銅錢的鑄造工藝都被視為國家機密,銅礦的開采亦是國家穩定的重中之重,自古以來,由於自然科學的落後,中國一直極度缺少銅礦,當然了,也缺金銀。

本來就很短缺,但是明朝卻有個奇怪的現象,走私銅錢,出口海外。

為了緩解銅金屬短缺的壓力,明朝初期,朱元璋大力推行紙鈔,並多次頒布禁銅令,但是根本沒有辦法阻止銅錢向海外流出,紙鈔沒有金銀儲備,導致通貨膨脹,明朝百姓還是隻認銅錢。

按理來說,既然國內缺乏銅礦,鑄幣需求量大,那些走私商人應該將國外的銅料走私進國內,而不是向外走私,這樣才能賺錢啊,可是結果恰恰相反,走私船隊向海外大量走私大明銅錢。

原因很簡單,那些海外國家更需要大明的銅錢!

早在鄭和下西洋之時,就已經發現南洋諸國廣泛使用大明的銅錢,一方麵是因為大明的經濟實力強,更重要的是,因為大明的銅錢質量好。

對於這些東南亞和印度洋上的小國來說,鑄錢的技術太高端了,他們連采礦、選冶的水平都不行,更彆提鑄模、淬火等工藝了,國家貨幣又至關重要,於是他們想了辦法,咱們乾脆用大明的銅錢得了!

於是這些小國在互相貿易時,不約而同的采用了拿來主義策略,直接用大明的銅錢作為國際貨幣進行交易。

大明是天朝上國,貨幣質量上乘,幣值穩定,信用度高,於是在自己沒有技術的情況下,來自大明的銅錢就成了硬通貨,而精明的走私商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於是,大明銅錢的走私生意就開始了。

但是話說回來,大明自己也缺銅錢啊,本來銅礦就少,千辛萬苦挖出來鑄了錢,你還給我一船一船的拉走?

結果就是,皇帝不斷頒發禁銅令,禁止民間私自開采銅礦,禁止出口銅礦、銅錢,但是根本擋不住,還是不斷有銅錢流失海外。

現在程五峰所做的貿易就是以銅錢為主,拉到南洋,可以直接換成金銀,這些國家雖然不會鑄錢,采挖金銀的能力還是有的。

聽完李晨星的解釋,張鶴齡才知道,原來還有走私銅錢的,以前還真沒關注過。

現在的重點不是走私的銅錢還是什麼貨物,而是要搞清楚,婁素珍千裡進京尋夫的背後有沒有人指使,有沒有什麼陰謀。

可是算算時間,距離自己承諾弘治皇帝歸還夷洲島的一年之期隻剩下三個月了,就算這些謠言最後導致弘治皇帝怪罪自己,下旨收回夷洲,也不過是差了三個月的時間,和自己親手交出去有什麼區彆?

為什麼一定要爭取這三個月的時間呢?

張鶴齡猛地想到,不對啊,自己承諾的一年之期,外人根本不知情啊!

也就是說,這些人並不知道夷洲島即將歸還朝廷,當然也沒有一年之期的概念。

他們在這個時間搞事情,很可能是為了讓自己或者朝廷分心。

壞了,南洋可能要出事!


最新小说: 窮小子當上總經理 開局複刻校花神級天賦,她反手提劍上門 修仙後成了特種兵 全民轉職我的職業是應屆畢業生 咫尺殺神!我在地下世界當五常 玄幻:諸天遊戲,我以神號鎮洪荒 狂飆:開局鑿穿孟鈺 永樂鬼案錄 求仙路 穿越時空特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