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程五峰是販私鹽出身,不過,最近做起了走私銅錢的生意,他的銅錢主要販賣到南洋諸國,特彆是呂宋國,據說那裡盛產黃金白銀,以銅錢換金銀,每一趟下來都是暴利。”
“此事和程五峰有什麼關係?”
“正是由於呂宋國生產金銀,但是人口少,兵力羸弱,程五峰便集結盜匪萬人,進攻呂宋,自封徽王。”
李廣立刻緊張起來,問道“呂宋國是我朝附屬國,出這麼大的事,為何朝廷沒有收到奏報?”
呂世曜說道“想來奏報進京的時候,正是李公公出京之時,算算日子,奏報應該已經到京城了。”
李廣繼續問道“那夷洲水師又是什麼回事?”
“呂宋和夷洲毗鄰,夷洲島第一時間便得到準確情報,隨後整裝出發,替朝廷平叛去了。”
“行動如此之快?”李廣張大嘴巴,“沒有上奏朝廷嗎?”
呂世曜搖搖頭,道“據說,是靖海侯曾傳過話,若南洋有變,夷洲衛可根據情況自行決定是否出兵。而知府王守仁又是雷厲風行之人,與島上幾位高層官員商議過後,便直接出兵了。”
李廣感覺太不可思議,方才還以為靖海侯做事循規蹈矩,馬上就顛覆了自己的認知。
不經朝廷許可便調集兵馬,雖說是平叛,但是,萬一有人給你扣個造反的帽子,就算事後查明情況不實,也難保朝廷不會對你起疑。
而且,就算平叛成功,你能得到什麼好處?
成則無功,敗則有過,這可是虧本的買賣!
“靖海侯又是如何得知呂宋國的事?”
“這個……”呂世曜搖了搖頭,道,“屬下就不知道了。”
手裡捏著如此重要的情報,李廣也犯愁了,這可咋整,據實彙報嗎?
盜匪程五峰進攻呂宋,自稱徽王,夷洲島未經朝廷許可便出兵平叛,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但是奏報怎麼寫,卻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戰場上瞬息萬變,勝敗乃一瞬間之事,戰機不可失,如請命再戰,很有可能貽誤戰機。
如果程五峰起兵造反,進攻的是大明某處府城,附近的軍事力量出兵平叛,這叫局勢使然,附近的守軍可以根據情況自行處理,沒毛病。
但是,人家打的是呂宋,不是你大明啊!
可呂宋又是大明的附屬國,這玩意就不好界定了。
按理說,人家向你大明稱臣,你這個當大哥的,當然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小弟。
可是,將事情推演下去,如果程五峰打下呂宋,自立為王,依然要和大明建立外交關係,此時,呂宋的主人已經成為漢人,對大明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甚至更深一層,程五峰進攻呂宋,有沒有大明在背後推波助瀾?
想到這裡,李廣不由得後背冷汗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