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大軍蓄勢待發,而你們這些人還在這裡爭論是太子監國,還是藩王攝政?”牟斌咬著牙,慢慢說道,“待兵臨城下之時,你們一個也跑不了,都得死!”
張鶴齡聽明白了,原來是牟斌得到了重要情報,但是這個時候朝廷的太子黨和寧王黨還在互掐,無奈之下,才決定鋌而走險,支持寧王攝政。
“就算寧王篡權,起碼他還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脈,由寧王坐鎮朝廷,大明江山還姓朱,還可以抵禦外敵!”牟斌的眼神變得如刀光一般,在每一個人臉上掃來掃去,“而你們爭來爭去,能爭出什麼?”
這時候,焦芳站出來說道“錦衣衛都指揮使牟斌謀反一事,事實確鑿,鐵證如山,還請靖王殿下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有了焦芳起頭,群臣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示牟斌應該誅九族。
張鶴齡卻擺了擺手,壓下群臣的聲音,然後說道“帶下去吧,此事先放一放,今日先說要緊的事。”
眾人不解,什麼是比寧王謀反一案還重要的?
“如今徐大人和丘大人告老還鄉,內閣隻剩下劉大人,當務之急是補充內閣成員,諸位說說,由誰入閣較為合適?”
內閣是皇帝的秘書,沒有內閣,所有的活壓在皇帝一個人頭上,根本乾不過來。
更何況,張鶴齡壓根就沒打算自己乾,累死累活的,圖什麼?
成立個議會不好嗎?
眾人聞言,眼中發亮,這可是內閣啊,大明朝所有文官的終極理想,誰不想去啊?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有些人很清楚自己根本就不是能進內閣的材料。
不過,自己進不去不要緊,進去的那人跟自己關係好就了。
所有人心中再一次卯足了勁,眼看又是一場大戰。
劉健說道“不知靖王殿下準備讓誰入閣?”
反正你張鶴齡辦事不講規矩,你就說吧,想安插誰進來?
若是不靠譜的,我堅決不會同意,實在逼急了我也走,不乾了!
張鶴齡卻笑吟吟地說道“不知劉大人意下如何?”
“我?”
劉健有些懵逼,沒聽錯吧,你讓我推薦?
“對啊,”張鶴齡點點頭,道,“劉大人已經入閣七八年了,對在座的諸位也十分了解,依劉大人所見,誰適合?”
劉健想了想,指著一人說道“我覺得謝學士比較合適!”
還跟我裝模作樣,謝遷可是反對你張鶴齡的,我就挑他了,你不是問我嗎,現在看你答不答應?
等你一口回絕,起碼讓彆人知道,輔政靖王張鶴齡隻是個出爾反爾的小人。
長此以往,看你權威何在?
張鶴齡點了點頭,道“本王覺得謝學士比較合適。”
此言一出,劉健愣住了,謝遷愣住了,所有人都愣住了。
就這麼草率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