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張鶴齡環視四周,緩緩說道“太子殿下隻有五歲,你們讓他坐在這裡當個擺設,難道這就是對陛下、對朝廷的尊重嗎?”
劉健回道“太皇太後懿旨是太子監國,靖王輔政,太子殿下代表的是陛下,若是如此草率便壞了規矩,教天家顏麵何存?”
“那你告訴我,一個五歲的孩童,他能做什麼?”
劉健堅持道“能不能做什麼不打緊,隻要人在就行,我等是陛下的臣子,不是靖王殿下的臣子。”
張鶴齡盯著劉健的眼睛,道“既然你口口聲聲說為了陛下,我來問你,是朝廷大事重要,還是糾結太子是不是應該坐在這裡當個擺設更重要?”
劉健和張鶴齡對峙起來,道“名不正則言不順,朝廷大事,豈能兒戲?”
麵對劉健的質問,張鶴齡突然話頭一轉,說道“劉大人不就是怕本王行使專斷之權嗎,有話明說就好,非要扯到太子身上做什麼?”
“不錯!”劉健迎著張鶴齡說道,“靖王殿下是輔政,並非攝政,遇事不可專斷!”
張鶴齡點點頭,道“那好,現在本王頒布第二道詔令,自今日起,所有奏折的批複、昭告、諭旨等,必須有本王的印章,陛下的印章和內閣的簽字三道程序,無論缺了哪一道,都視為廢令!”
劉健心中迅速盤算,弘治皇帝的印章在司禮監手中,如今皇帝病重,張鶴齡想做司禮監的主也不是難事,但是,自己身位內閣首輔大臣,內閣的簽字是由自己決定的,也就是說,隻要自己不同意,張鶴齡單方麵下令是無效的。
此舉豈不是死死地製約住張鶴齡手中的權力?
劉健很是不解,張鶴齡為何要自縛雙手,難不成這其中有什麼陰謀?
“劉大人對本王的詔令可有異議?”
劉健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張鶴齡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這道詔令一發,以後再想改可就難了。
“回靖王殿下,臣沒有異議,待退朝之後,內閣便草擬詔令,即日公諸於天下。”
張鶴齡將目光轉向其他人,問道“其餘的人呢,可有異議?”
眾人紛紛搖頭,表示沒有意見。
“那好,第二道詔令全員通過,下麵本王要頒布第三道詔令。”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第一天輔政你就連頒三道詔令,你咋不起飛呢?
張鶴齡平靜地說道“六部各司其職,全力備戰,韃靼人若敢踏入長城一步,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劉健還以為張鶴齡又有什麼想法呢,卻沒想到是為了韃靼進犯一事,這事沒的商量,自然是鼎力支持的。
“三道詔令由內閣起草,司禮監複核,最後拿來本王案前,退朝。”
穀大用扯著嗓子喊道“百官退朝!”
張鶴齡第一天輔政,退朝之後沒急著回家,先去了乾清宮看望弘治皇帝,蕭敬在榻前服侍,看到張鶴齡來了,趕忙行禮道“奴婢見過靖王殿下。”
“不必了,起來吧。”
蕭敬站起身來,然後看到張鶴齡身後的穀大用,心情很是複雜。
我才是內庭總管太監啊……
張鶴齡看了看弘治皇帝,麵色還算紅潤,呼吸平穩,又聽了聽心跳,也很穩定。
“陛下一直就這樣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