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幾位大學士跟著李東陽的思路順了一遍,逐漸找到了事情的緣由,隻是還隔著一層迷霧,情況並不明朗。
“莫非,靖王殿下認為建州女真將成為大明的隱患,所以才吩咐朵顏三衛去進攻?”
“自成化三年那次戰役之後,建州女真部元氣大傷,雖然近年來是有複蘇的跡象,但是女真部和朵顏三衛相比,哪個威脅更大,這是顯而易見的,靖王可以答應朵顏三衛優厚的條件,為何對女真部卻直接動手,連聲招呼都不打?”
“而且,這一次北伐,是因為韃靼部先挑起事端,朵顏三衛有出兵的嫌疑,女真部卻沒聽說有什麼動靜。”
“也沒聽說女真部和靖王之間有什麼私怨啊!”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參不透其中的奧秘。
最後,大家同時把目光聚集在焦芳身上,似乎在等待一個答案。
焦芳愣了一下,說道“你們看我做什麼,我什麼也不知道啊!”
謝遷說道“你和靖王之間不是單獨有書信來往嗎,前線這麼大的事,你怎會不知情?”
所謂的單獨書信來往,其實就是焦芳向靖王打小報告,被人當麵戳穿,急忙反駁道“你們可不要冤枉好人,我什麼時候和靖王有單獨的書信了?”
“你就彆裝了,”謝遷擺擺手,說道,“你送過幾次信,哪天送的,我們都知道,現在隻想問你,朵顏三衛進攻建州三衛一事,你倒底知不知情?”
焦芳頓時漲的老臉通紅,將頭扭過去,說道“不知!”
“真的不知?”
“真的不知!”焦芳無奈地說道,“靖王殿下從來沒有私下給我回過信,我怎會知道?”
這時候,楊廷和說道“焦大人,你平日裡善於揣摩人心,你來分析一下,靖王到底是何打算?”
焦芳氣得直發抖,激動地說道“楊大人,請你說話注意些分寸,我怎麼就揣摩人心了?”
敢情我一天到晚人事不乾,光惦記著彆人心裡想啥?
就算是,你也不能說出來啊,我不要麵子的嗎?
劉健擺擺手,說道“焦大人你先彆激動,現在這裡也沒有外人,我們就不要掖著藏著了,你來推測一下,靖王到底是怎麼想的?”
焦芳看著眾人,也是一臉愁容,說道“我是真不知道……”
劉健道“沒事,你隨便猜就好,今日就當是閒聊了。”
焦芳撓了撓頭,說道“這個事吧,我覺得還要從靖王自身入手。”
眾人一聽,都來了興致,紛紛坐下,端起茶杯,等著焦芳繼續。
焦芳心中鬱悶,你們也不給我倒杯茶……
“靖王此人,諸位大人了解多少?”
其實,在座的除了謝遷,都或多或少也張鶴齡有些交集。
劉健曾經和張鶴齡一同前往南昌城傳旨,雖然名義上隻是傳旨而已,並非什麼大事,但是那時候寧王要造反,不誇張地說,那是一趟同生共死的旅程。
李東陽出任天津府尹,就是張鶴齡推薦的,並且當時的最大競爭對手何忠也是張鶴齡除掉的,雖然李東陽自認並沒有做過什麼徇私枉法的事,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張鶴齡是幫過忙的。
楊廷和和張鶴齡交際比較少,唯一的一次,就是在奉天門外,公然支持張鶴齡輔政,現如今大家回過頭來再看,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至於在寧王謀反前夕,楊廷和私下裡和建昌伯張延齡接觸的事,自然是不會公之於眾的。
焦芳就更不用說了,他這條命能不能留,完全就是張鶴齡一句話的事,所以,焦芳這才夙夜難寐,暗中觀察張鶴齡的一舉一動,試圖去琢磨對方的心思,然後投其所好,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但是,任憑他絞儘腦汁,卻發現,任何形式的逢迎都會被對方無視,反而是隻要自己安分守己,去做一顆聽話的棋子,人家會正眼看自己一眼。
這段時間以來,焦芳的鑽研也算是略有心得,今日被人問到,乾脆便將肚子裡憋了很久的話往外倒一倒。
“靖王此人,做事雷厲風行,而且極為大膽,這世上的事,沒有他不敢做的,也沒有他做不到的,雖然很多時候看起來囂張跋扈了些,但是這些年來的貢獻,大家有目共睹,如今回過頭來想一想,殿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充足的理由,隻是限於當時的環境,采取的方法有些極端而已。”
李東陽是個直性子,聽了半天,仍是一頭霧水,不耐煩地說道“焦大人到底想說什麼,直說便好,不要繞彎子。”
焦芳笑了笑,說道“也就是說,靖王做事,絕對是經過縝密的思考,我們現在看不明白,是因為跟不上殿下的思路。”
“如此說來,焦大人能跟上靖王殿下的思路?”
“也跟不上,”焦芳擺了擺手,繼續說道,“不過,我們可以試著想一想,首先,靖王和女真部之間沒有私怨,那肯定就是為公,但是,自成化三年之後,女真部,特彆是建州女真,一直也就是小打小鬨,掀不起太大的風浪,為何靖王如此重視,甚至都沒有和內閣商議,就派了朵顏三衛前去攻伐,一定是出了大事!”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劉健問道“什麼大事?”
焦芳搖搖頭,道“這就不知道了。”
劉健這個氣啊,不知道你扯什麼淡?
還裝的有模有樣的,挺像那麼回事,結果來了一句不知道。
焦芳卻麵不改色,說道“諸位大人莫急,等奏報來了就清楚了。”
眾人無語啊,誰不知道奏報來了就清楚了,還用得著你說?
這時候,李東陽似乎想到一些事情,問道“靖王手底下的人,還有誰在京城?”
謝遷說道“戚景通跟在靖王身邊,王守仁遠在夷洲,至於靖王的學生,李大人應該更清楚些,一個發放到千裡之外的貴州龍場驛,一個下西洋去了,更是萬裡之遙……”
“等一下,”李東陽說道,“還有一個,軍備司,楊懷瑾!”
“來人!”劉健吩咐道,“傳軍備司楊懷瑾前來文淵閣議事,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