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雖然很懷念家鄉,但是劉健一天都並不想多待,他要回京城去找靖王算賬。
這種事,有一就有二,開了這個頭就沒完了。
這一次你是好意,事實也證明你是對的,但是,誰能保證你下次不犯錯?
亦或是,你嘗到甜頭,用這個特權來乾壞事呢?
內閣首輔你都敢架空,誰知道你下一步會做出什麼事來?
越想越惱火,不行,必須馬上回京!
“劉公,這麼急是要去哪啊?”費從簡一看人家要走,趕忙攔住,說道,“下官略備薄酒,為劉公接風洗塵。”
劉健臉色鐵青,不悅道“百姓的房屋田地都淹了,你還有心思吃酒?”
“這個……”
費從簡很無奈,我這不是看你大老遠跑過來,準備請你吃個飯嘛,這又是抽的哪門子風?
劉健似乎想到什麼,回過身來,說道“百姓遷徙這件事,一定要自願,不能因為靖王說要遷徙,就強行下令,倘若出了什麼亂子,我拿你是問!”
費從簡的表情很糾結,小心翼翼地說道“劉公的意思是,不執行靖王詔令?”
“老夫何時說過這種話?”劉健怒道,“百姓是否遷徙,完全自願,聽懂了嗎?”
費從簡點了點頭,說道“短短十日,報名者已經不下三千戶,如此大量的人口流動,下官也非常擔憂,既然劉公親自來操辦這件事,下官就放心多了。”
“老夫今日前來是……什麼?”劉健以為自己聽錯了,“你剛才說,報名的有多少戶?”
“昨日統計的數字是三千兩百六十三戶,人口大約一萬。”
劉健倒吸一口涼氣,然後問道“怎麼這麼多人?”
俗話說,物離鄉貴,人離鄉賤,但凡不是活不下去了,一般人是不願意離開自己家鄉的。
“自然是因為詔令中給的條件誘人,這一次報名的不僅是受災的百姓,就連那些沒有損失的,也報了有大約五百戶。”
劉健眉頭緊皺,問道“為何會這樣?”
“劉公有所不知,隨著詔令來傳話的差官,還帶了一句話,說是去了大寧和建州,是可以分地的。”
“分地?”
劉健隱隱感覺事情不簡單,靖王既然能下這道令,定是算準了會有人來。
“不錯,雖然還沒說清楚能分多少,但是聽說那邊蒙古人撤走了,大片的土地空出來,女真人又不擅耕作,如果能分到幾畝地,一家子便不愁吃喝了。”
劉健仍是不解,問道“難道這裡的百姓就沒有土地嗎,他們的地呢?”
費從簡苦著臉說道“劉公不是明知故問嗎,百姓租賃的地,和自己的地,能一樣嗎?”
明朝一大弊病就是土地兼並,隨著土地兼並愈演愈烈,尋常的百姓手中的地越來越少,大部分都被士紳給吞掉了。
比如說天災,你家裡沒有餘糧,怎麼辦?
隻能找地主借糧啊。
地主就趁機哄抬物價,十倍,幾十倍加價,你借不借?
不借,就等著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