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霹靂車與大口徑艦載火炮的射程差距就不提,霹靂車的石彈,與開花彈的作用,也相差太多。
對於炮艦來說,即使倒黴的被命中,也最多損毀些甲板上的建築,打在裝甲上那就算“未命中”,而對於魏國的戰艦來說
開花彈在甲板上炸開,運氣不好就要直接炸穿漏水,如果剛好炸在船側,那除非是運氣極好,否則直接進入沉船倒計時
至於密密麻麻的小船,楚國根本就不搭理
仗著水性好,要鑿船的水鬼部隊,更是給眼神都欠奉
魏國靠著改良的霹靂車以及風帆技術,都已經摸索出了戰列線戰術的雛形,何況是動力比魏國更先進、戰略也隻會更領先的楚國海軍
戰列艦分彆帶隊,炮艦跟上,拉出戰列線
用陸戰的說法,就是擺出“一字長蛇陣”,一邊“擦”著敵軍陣列行駛,一邊用船舷上的火炮招呼。
接舷接什麼舷
且不說速度問題,那些五六人、十幾人的走軻小船的體積,僅僅是靠近戰列線,哪怕不被火炮擊中,也有被戰艦水流卷進去的危險
至於想要脫離戰場、另開戰列角度的魏國主艦,也有遊走在周圍的杆雷艇招呼。
杆雷艇也有魏軍主艦的一半長,而且還有和船長差不多的“杆”,杆上裝有滑道等機關,可以向前端放“雷”高爆的那種。
相比於火炮,杆雷艇這應該算是撞角的強化。
雖說危險係數很高,但每每“杆”撞上之後,直接引爆炸藥,一下一艘主艦木質戰艦在這東西麵前,隻要撞上就絕無幸存
比起命中率不高的火炮,杆雷艇無疑是很“爽快”的戰艇。
另外護衛艇上,除了小些的艦載火炮之外,也有手動杆魏軍的小船,基本隻能爭取接舷保護戰列首尾的護衛艇。
不過每每接近時,都有裝了手雷滑道的的長杆捅過來,一下一船“小朋友”不成問題。
最初看到楚國直接擺了三個“一字長蛇陣”的時候,郭嘉先是不解,接著恍然大悟。
因為海戰本就是起步階段,魏國水軍也在摸索,改良霹靂車的威力,已經令其有戰列線戰術的萌芽,以郭嘉的才能,看到楚軍的長蛇陣之後,基本轉瞬間就明白了海戰在霹靂車、火炮時代的奧義。
然而卻已經晚了不止一步。
如果楚軍也是霹靂車、木帆船的話,還有得打,不過現在
郭嘉之前訓練的各種海上戰陣,模擬出的各種情況,現在都已經成了笑話。
甘寧沒有很久沒有想過什麼戰陣海軍交戰
戰法最主要的就三條裝甲要厚、口徑要大、動力要足
次要的也就三條將不犯傻、兵不畏縮、訓練要多
聲如霹靂的霹靂車,在火炮與開花彈的宣泄下,文靜得如同大家閨秀。
伴隨著長蛇陣的遊走,魏軍水軍不斷有主艦沉沒
即便想要撤退,楚國海軍也咬死了要追,不分大小、一律擊沉而且與陸上不同,落在水裡的敵軍,即使喊投降,也不會救、也沒法救的
有運氣好的鎏金戰將、金玉大將,能跳上來,之後馬上解除戰甲投降的話,倒是還有些生還的機會。
魏國水軍與楚國海軍,不僅是硬件的差距,更是“水軍”和“海軍”的軟件差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