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先帝自然不允許有人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和統治地位。
因此,他被視為最有可能策劃那幾場陰謀的人。
那時候的寧逸,還是京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閒人王爺,招貓逗狗他擅長,陰謀詭計的事,懷疑誰都不會有人懷疑到他身上去。
就連後來的上戰場,除了少部分寧逸黨羽知道他們背後下了多大功夫外,其他人對此是一無所知。
這也是寧逸上位之後所做出來的那一係列令人咋舌的事件,但朝臣們卻都儘量地包容著他的原因所在。
他們都認為寧逸之所以會上陣殺敵,完全就是因為臨危受命而已,而他能夠登頂高位,也純粹是迫不得已才這麼去做的。
對上先帝,他們會百般挑剔,期望他成為一個毫無瑕疵的明君。
然而麵對寧逸時,他們的底線卻不斷降低,隻盼望他能夠勉強履行皇帝的職責即可。
不知不覺間,朝臣們總是或明或暗地寬厚對待他,甚至在必要時幫忙收拾爛攤子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寧逸及其黨羽自然樂於坐享其成。
當寧隼劃江而治的消息傳開後,許多人立刻察覺到其中必有古怪,當年之事必定另有內情。
明明先帝還有一個幼子在世,他們當年又為何堅信寧逸才是唯一的人選呢?
難道是因為他們從心底瞧不起先帝,以至於連先帝那個可能無法成才的幼子也一並輕視了?
在他們眼中,寧隼是個扶不起的阿鬥一般的存在?
這樣的錯誤信息究竟是他們自己得出的?
亦或是當時他們受到了某種迷惑?
這麼多年來,眾人都心照不宣地忽略了寧隼的存在,仿佛他從未降臨於世一般。
如今想來,當年之事必有隱情。
這中間,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
當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寧逸真的無辜嗎?
當年那些不光彩的事情裡,寧逸難道就沒有插一手嗎?
或者說的更嚴重些,有沒有可能就是寧逸主導的呢?
這麼多年,他們都被寧逸利用了?
一如當年他們可能無意間做了寧逸手上的刀。
如今,他們還有可能贖清當年的罪孽嗎?
恍惚之間,整個大環境卻是意外的和睦,就好像四海升平已經提前到來了一般。
至於這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其實大家心裡都跟明鏡兒似的,沒有人是真正的傻子,隻不過都是在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此刻,王丞相城外的莊子裡,飯菜上了桌後,王勉屏退左右,以防萬一,還讓眾人的貼身侍從遠遠地站著,嚴防死守。
“我們是否要早做決定?”王丞相率先發聲,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
“決定自然是要做的,可我們如今皆有把柄被那位攥在手中,諸位真的決定壯士斷腕、以求生機了嗎?”兵部尚書緊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