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是父親接了陛下和長公主回京都後。
父親誇獎長公主越發頻繁,她整個人嫉妒的麵目全非。
可直到那一刻,她對父親口中那個哪哪都好的長公主,也隻是單純的存了找個機會比一比的心思。
說是記恨,倒不至於。
理智告訴她,人家小姑娘是無辜的。
許是她的怨念太深,不經意間讓王婉兒看出了苗頭來。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她背著家裡與王婉兒見麵時,對方總是有意無意的把話題往長公主身上引。
話裡話外,都在往她傷口上撒鹽。
一來二去間,她對長公主竟也漸漸地多了些許憎恨來。
這種情緒一直持續到王柔兒當街得罪了長公主,丞相大人帶著王柔兒親自登門道歉不算,還賠了不少銀錢了事。
在王婉兒同她說的版本裡,長公主恃寵而驕、花錢無度、仗勢欺人、得理不饒人……
總而言之,不是個好相與的主。
就連這次生辰宴前,王婉兒也特地請人給她傳了話。
話裡話外都在勸誡她,讓她宮宴上千萬彆做讓長公主討厭的事。
得罪了長公主,她爹都保不了她。
就連兩人相約著一起去買生辰禮時,本來興致勃勃著挑禮物的她,也在王婉兒有意無意的編排下,變得興致缺缺起來。
到最後,隨隨便便選了個價格昂貴的禮物了事。
如今細細想來,王婉兒很大可能在正話反說。
若不是有慕郡主站出來主持公道,看到長公主如此擠兌王婉兒,她能袖手旁觀?
依著她顧頭不顧尾的性子,若是被激怒開口了,能說出什麼好話來?
一個不注意的話,長公主算是被她得罪的死死的呢。
甚至,很大可能會連累到父親身上。
父親一輩子保家衛國,若是因著她一時失言,遭了連帶責任,她還有何臉麵再見父親?
如今想想,還真是豬油蒙了心。
父親年長她許多,這輩子吃的鹽比她吃的飯都要多,更是身經百戰,說一句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也不過分,她怎麼就覺得父親會識人不明的呢?
思及此,戚悅越發不依不饒起來,勢必要讓王婉兒當眾給她一個說辭。
“悅兒,你……你誤會我了……事情不是你想得那個樣子……”自知她對戚悅說的話不能當眾再說一遍,王婉兒隻能擺出一副泫泫欲泣的模樣。
這惺惺作態的模樣,倒顯得戚悅在咄咄逼人似的。
“我誤會了?好吧,就當是我誤會了。
那不如我們現在就當著大家的麵把誤會都說開,誰對誰錯,自有大家來判定。
王大小姐,以為如何?”
依著戚悅風風火火的性子,若非顧慮眼下是在宮裡,隻怕是直接甩了鞭子動起手來了。
不好好說話是吧?
那就打的你說實話!
奈何,今日宮宴,她的鞭子一早就被戚夫人收了起來。
進宮赴宴還帶鞭子?
是怕將軍府的頭不夠陛下砍的嗎?
“悅兒……你……”
“王大小姐是不知道從何開始說嗎?那不如我給王大小姐起個頭,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