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話折煞老臣了!帶累殿下受累,實非老臣所願。
殿下有氣儘數朝老臣發了就是,莫要暗自神傷。
氣壞了身子,老臣罪孽可就大了啊!”王勉還在惺惺作態著。
此刻的王勉,在圍觀眾人眼裡胡子拉碴,好似真是一個愛孫女心切的祖父,反倒襯的懶懶有點得理不饒人了。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他們始終秉持著一個原則——
誰弱誰有理!
當備受聖寵的長公主與丞相府發生衝突時,眾人心中的天平不自覺地偏向了丞相府。
畢竟,丞相大人平日裡有多高高在上,這會兒在麵對盛寵的長公主時,就有多卑微。
這強烈的反差讓他們不禁對丞相府產生同情之心。
對於丞相府來說,失去的可是一位嫡小姐,這無疑是一場沉重的打擊。
相比之下,長公主隻是被人在背後議論幾句,實在不至於鬨到如今這種地步。
這讓人不禁思考,這場鬨劇究竟是誰的過錯?
是長公主過於任性,還是丞相府的行為引起了公憤?
無論如何,這場紛爭已經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丞相大人這意思是,所有人的事都是本宮的錯不成?”
“老臣不敢!”
“好一句‘老臣不敢’,丞相大人難怪當年是京都城赫赫有名的狀元郎,這一手‘含沙射影’玩的溜啊!
本宮問丞相大人,本宮被人這般潑臟水,是不是本宮的錯?
丞相大人既然親自押著人來本宮這裡告罪,說明丞相大人已查清事情始末。
事情的起因,皆因你丞相府而起。
為何丞相大人偏偏回答的是‘老臣不敢’呢?
本宮自小不學無術慣了,卻也知道‘不敢’二字是何意。
丞相大人是想告訴京都城的老百姓,你丞相府的小姐確實是本宮逼死的。
偏偏因著本宮是陛下親封的正一品長公主,你不敢怪罪本宮,是與不是?”
“老臣不……”
“丞相大人也彆不了!京都城的老百姓也不是傻子,孰是孰非他們自有定論。
當初你丞相府小姐當街道德綁架本宮、用計陷害本宮的事大家都是見證者。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事情的對錯,早有定論。
若非如此,丞相大人何故親自帶著人給本宮賠禮道歉呢?
丞相大人千萬彆說礙於本宮身份不得不登門賠禮道歉。
丞相府若真是懼怕本宮身份,就不會這般三番兩次來汙蔑本宮呢。”
“退一萬步講,即便那一次本宮讓你丞相府小姐受了委屈,她要跳井自證清白,也該是一個多月之前的事。
還是說,你丞相府小姐反射弧這麼長?
一個多月之前的委屈,到了今日才想起來不甘了?
與其這鍋給本宮來背,本宮倒懷疑是你丞相府逼死她的。
甚至連她死了也不放過她,意圖用她的死來敗壞本宮的名聲。”懶懶揚了揚眉。
王勉聽到懶懶有理有據的分析,讓不少圍觀之人的表情鬆動,心裡暗恨,麵上卻是不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