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波濤!
黃縣通往膠東國的道路還算不錯,算是比較平整的了。
漢代的道路交通和後世肯定不能比,一般來說隻是幾場大戰時的重要後勤路線,或是幾條修給皇帝巡幸用的馳道,或是通往邊陲的驛道。
同時新建或維護道路的係統觀念也不夠完善,除了以上的主要通道之外,其餘所謂的官道便是從秦代或是更為久遠的年代遺留下來的道路,又或者是人走多了自然形成的流量較大的道路。
這條路就屬於後者,不過隻要天不下雨,還是勉強能行的……
當然,過路費還是少不了的,聚賢商隊已經通過了三道路卡了。
什麼?
收費的理由?
收費還需要理由嗎?
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行了吧……
有後世討價還價的熏陶並在秦立的引導配合下,陳問天很快適應了和這些收費人員的“溝通”。
有一些收費員其實並不強勢,一副你交不交都行的態勢,可是秦立知道這種反而是最狠的,若是不交說不定中途哪裡便會突然蹦出一群賊子,不僅商隊多半會血本無歸,連帶所有人員都有危險!
不過好在有吉瀾時不時不經意的武力展示,他們好歹有了一些籌碼和餘地,上繳的費用最後大多都能低於秦立當初的估算。
一般的商隊是需要找一個向導的,這個向導的責任可不止是指路……還需要協調各方,所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來得,而現在聚賢商隊的向導也由秦立兼任了。
看著熟悉的道路,秦立知道車隊離目的地不遠了,在他印象中大部分比較危險的路段他們都已經通過了,在慢慢鬆口氣的同時,秦立的內心也有了些轉變。
這種轉變當然是對於陳問天的,他那日受人冤枉並被人步步相逼,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所以被救下之後他自然是萬分感激的,留下來幫助陳問天除了為報恩,也是他沒有更好的選擇了,不然他可能不會輕易答應的……
秦立這樣想的原因很簡單,陳問天年紀太小了,而且也是才遭大難,除了表妹之外可說是家族儘沒,可算是寒門中的寒門了……
當然陳問天一來黃縣便闖出諾大名聲,所以秦立也是以此安慰自己,一來報恩,二來抱著試試看的想法。
可是一段時間的相處後,秦立發現他跟隨陳問天也許是做了個相當正確的選擇。
秦立剛加入陳問天團隊時由於事情繁多,他啥也沒問便投入工作當中。後來才慢慢知道陳問天兄妹來到黃縣僅有半個多月時間,兩人便聯手除掉了南山賊寨,當然他覺得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其中聽說也有太平道人相助,但已經可以算是大氣運之人了,可是氣運不也是實力的一種嗎!?
更令他佩服的是,陳問天兄妹得到諾大的名聲和秦虎賊人的遺財後,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將這些好處用在了在他看來最為值得的地方……
收教孤兒、招募護衛、籌建莊院、成立商隊,這一切可以說順利至極,並且都在極短的時間內大致成型。
這卓越的戰略規劃能力和遇事迅捷的反應還有機智的決斷,時常讓秦立感到驚歎……
比如在修建莊院初期,秦立就看到陳問天早就畫好了他叫做“設計平麵圖”的東西,並且以此圖為基礎製定了一係列人員安排和並計算了材料分配,雖然在他來了之後也幾度微調,但還是讓整個工程效率大大提升。
另外作為一個領導者,秦立覺得陳問天還有諸多優點。
平時和藹近人,在遇到問題沒弄清情況的時候,他會耐心聽取各種意見,從不妄下結論,大多數情況也是一說就懂,然後經過較短時間的思考權衡後,往往能做出比較正確的決定。
當然即使發現錯了也會很快自我糾正,從不死要麵子。
觀察事務極為細致,總能從一些細節發現問題和隱患,又或是找到更高效實用的辦法等等……
這和秦立以前所在秦家的主子相比之下簡直是天壤之彆!
多數事務不僅不懂裝懂,做錯了還要擺臭架子,經常盲目的瞎指揮、扯後腿,遇到難題自己先退,遇到責任甩給屬下,遇到好處便想獨吞,整天想著尋歡作樂……
當然這也是大多數漢代士族子弟的寫照。
所以在秦立看來,陳問天這樣繼續下去,隻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脫離寒門真正成為士族了,而且冥冥中他還有種這個少年誌不在此的感覺……
————
陳問天並不知道秦立的想法和改變,他這幾天都被學習騎馬這事折磨得死去活來……
現在隻要想起前兩天吉瀾晚上休息時幫他挑破血泡的酸爽,陳問天就會不自主的打寒顫!
在吉瀾的一路教導下,他付出極大的代價,總算開始適應長途騎馬了,至於後世小說中的提槍上馬戰天下,他隻能表示嗬嗬……
還好臨行前陳華妹妹執意塞給他一包換洗衣物,不然現在他隻能穿著侵血的葛衣跑商了……
由於之前被騎馬占據的大部分精力開始得到釋放,陳問天終於有機會重新開始總結思考
“嗯……跑商的要點大概是這些,回去一定要記錄下來,對了!各類流程文字化標準化今後一定要落實……”
“主……主公,此處適合落腳,是否讓大夥停下休整一番?”
秦立從前麵的大車上下來,拉住了陳問天緩慢前行的馬問道。
“哦,那又要辛苦吉叔了。”
陳問天聽到後便向一旁大車上的吉瀾拱手道,每次商隊駐紮休整前,他都會安排吉瀾帶人四周探查一番,然後安排好警戒,等一切都安排妥當自己才休息,這點也得到了吉瀾的認可。
吉瀾點頭下車朝兩人走來後,陳問天示意秦立不用幫忙,自己一個翻身下了馬,將商隊唯一的馬匹讓與吉瀾騎去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