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波濤!
並州上黨郡長子縣,太守趙洪正在與他的部下開會。
這裡即便在漢代也可以說是曆史悠久了。
傳說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裡試種五穀,教民農耕,到了堯舜時代,堯的長子丹朱就受封在此,並由此引得縣名。後來秦漢四百餘年,這裡一直是上黨郡的郡治,也幾度做過並州州治。
所以長子縣一直是較為繁華的,名門望族也很多。
並州現在的士族之首是太原王氏,就連州治也搬到了王氏的主家所在太原郡晉陽城,而長子縣的王氏隻是分支之一,數量和實力與本地其他士族相比不算很強,所以相互製約之下,這裡長久以來是十分平靜的……
可是近來有了外來因素,就像投了一枚巨石,將長子平靜的水麵打破,當然也激起了無數波濤!
這個外來因素就是宦黨。
當然,十常侍並沒有來到這裡,一個也沒有,他們的職責是照顧皇帝,就算現在能把控朝政,那也隻是在朝堂上,一直沒有下到地方,也就沒有影響到士族的核心。
所以彆看清流一直對宦黨口誅筆伐,但雙方的爭鬥其實也還是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看似激烈,實則不然……
不過這個情況今年在並州發生了轉變。
迫於漢帝劉宏的壓力,宦黨商量之後決定在並州試探一番,來達到劉宏打壓士族、增加朝廷賦稅的要求。
這個動作是必須有的,因為他們知道對於劉宏來說,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製衡士族的,可是一向甩手不管的劉宏,最近似乎不滿於他們和士族清流之間這演戲般的套路了……
那他們就得做出些突破,然後再找到新的平衡!
畢竟要是真的將士族推倒,他們也擔心會不會落個走狗烹的下場……
何況士族是那麼好推倒的嗎?
所以這個試探必須控製好力度,太小了不好交差,太大了又要引起反彈。
十常侍幾經商量,最後選擇了太原郡和上黨郡。
這基本就是衝著王氏去的了……太原郡是王氏的老巢大家都知道。
太原王氏畢竟是和汝南袁氏、弘農楊氏一樣,姓氏之前的地域都是郡了,說明勢力已經足夠龐大,足以成為郡望,其區域超過一郡之地,不像其他小族範圍隻在一個縣城之內。
這樣的目標也是足夠交差了。
至於其他的原因嘛,自然是前一段王允有些跳,嗯……是在清流的聲討中有些出頭,這不就撞到了槍口上嘛……
十常侍得以掌控朝堂後也培植了不少勢力,其成分十分複雜,三教九流之輩皆有之,反正各種人用處不同,區彆對待就行。
定計之後,他們便開始將自己的這些門生子侄逐漸安插到兩郡各地。
為了主子的計策得以成功,這些人也發揮出不小的能量,不但找到合適理由順理成章的開始將觸手伸入這兩郡,並且迅速收集了當地士族大量的罪證……
漢代的士族,若是論個人,那品行高尚的君子確實是有,可是若要上升到一族的人,甚至可以武斷的說,沒有不乾壞事的……
畢竟在鄉野中有了說一不二的實力和權力,又有幾個能抵擋住誘惑呢,何況大家都是這麼乾的,彆人乾得我就乾不得……?
而現在突然有人跳出來要清算!
這還了得!?
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
宦黨並不知道,這次的試探已經觸及了士族的底線……
你十常侍培植黨羽侵占了士族舉孝廉推舉官吏的名額,我們忍了……你十常侍賣官鬻爵瘋狂撈錢,我們也忍了……可還要變本加厲來我們的家門口撒野,這個實在不能忍!
最先跳起來的自然是王氏,王允在京城帶頭四處奔走聯絡,各大士族紛紛響應,既然要搞事那就大家一起搞!
可是等到士族發動,當宦黨的門生、家奴們把褲子脫了,準備大乾一場之後,挑起事端的十常侍這時卻又慫了……
近日鮮卑、洪災、天象似乎處處都在和他們作對,讓他們應接不暇,然後又察覺到一些士族的風聲,張讓等人便立馬準備和清流妥協,壓力太大了不能蠻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