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言官!
“文廟?”周侯燦聽見徐麒的聲音變了調,瞬間便反應了過來。
在衛城中建文廟,這本身就昭示了鎮海衛的兵卒對文化的向往,對改變命運的向往。
文廟是文教昌隆的象征,可鎮海衛卻連自己的學府都沒有,隻有文廟旁邊一座小小的講堂。
這座講堂還是成化年間鎮海衛人私自設立的。
“徐兄,”周侯燦上前幾步,站到徐麒的身旁,和他一起向文廟看去,“你放心,漳浦縣的話是作數的,徐兄你近日可以準備準備,等朝廷的詔令到了之後就可以到漳浦縣了。”
“好,”徐麒的語氣很是鄭重,對周侯燦抱了抱拳,“我們鎮海衛全衛上下都不會忘了漳浦縣的好的。”
表麵上看,增加的這幾個名額並不算什麼,頂多多讓十幾戶人家的孩子能去上學罷了。
在之前,漳浦縣就一直是鎮海衛學子求學的首選之地。宣德七年,僉都禦史林時槐建議衛之學子依附漳浦儒學教養,照例科貢。從此之後,漳浦縣學就一直承擔了鎮海衛學子的教育任務。
然而隨著鎮海衛的發展,到了近些年,衛裡的人丁已經增長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正統年間開始,鎮海衛的學生就已經去往彆的縣城就學了。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去往漳浦縣讀書的鎮海衛人也就沒有那麼多了。
現在鎮海衛的學生隻有一部分在漳浦縣上學,另一部分則在龍溪等縣上學,甚至還有在興化府讀書的。
所以漳浦縣這裡就開了一個先例,是府縣主動免費給鎮海衛增加名額的先例。
此前鎮海衛都是要為這些孩童的讀書付出代價的,但現在漳浦縣給了鎮海衛幾個永久名額。雖然頂多算是附學生員,但是也算是個不錯的結果了。
“不說這個了,我帶你去彆的地方轉轉。
“那邊是城隍廟,那邊是鄉賢祠。”徐麒一邊說著,一邊伸手往不同的方向指著。
雖然周侯燦看不見,但他還是很配合地跟著徐麒的手轉著腦袋。
“明天要是上澎湖,周兄弟你還可以在城外看見關帝廟、媽祖廟,還有其他很多廟,我也說不上來。”徐麒想把外麵的廟一一列舉出來,但是他發現自己也不太清楚外麵究竟有多少廟。
“誒,徐兄,那塊兒牌坊是什麼?”周侯燦見前麵有一塊牌坊,便不禁好奇開口詢問道。
“那是名宦坊,”徐麒抬頭看了看,“紀念的是陳真晟和周瑛二位先賢。”
雖然周侯燦沒有聽過這兩人的名字,但他還是禮貌地點了點頭。
“現在我們是在往城外轉嗎?”周侯燦進了衛城之後就喪失了部分方向感,此時見徐麒帶著他一直朝著一個方向走,便順便提了一嘴。
“不是,先在衛城裡轉一圈,周兄弟想往哪兒去?”
“我主要是在衛城裡有些迷了方向。”
“確實,衛城近些年的人越來越多,這房舍建得也是越來越擠了。”
“隻是,徐兄,冒昧問一句……”
周侯燦剛想說什麼,便被從遠處跑來的一個人打斷。
“徐僉事,侯同知讓我知會你一聲,午膳已是備好了。”
“好,我知道了,”徐麒帶著歉意但又疑惑地看向周侯燦,“不知周兄弟方才想說的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