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醫隻有我能治愈你!
畢業論文答辯流程一般包括自我介紹、答辯人陳述、提問與答辯、總結和致謝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我介紹。
作為答辯的開場白,答辯人需要介紹清楚自己的姓名、學號和專業和年級班級等。
這種自我介紹當然就是一個印象分,一般性的要求就是要舉止大方,態度從容,麵帶微笑,禮貌得體地介紹自己,爭取給評審小組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這一關對於任何一個稍微有些在公眾麵前發言能力的學生來說都不是問題。
李端陽自然更不存在問題。
今天他表現得還是相當謙遜的,禮貌清楚地做了自我介紹。
接下來就是10—15分鐘的答辯人對自己論文的陳述。
概述論文標題以及主要內容、論文立題依據、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
這段時間一般要結合答辯t來做講解。
李端陽也是做了t的。
他的論文題目是養生,那麼首先要破題,何為養生?
中醫所謂的養生,就是通過各種方法來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養生,主要有保養、調養和補養的意思。
然後接下來點出他的論文的主旨。
李端陽是以《黃帝內經》的一段話作為主旨的,即,養生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這短短的一段話,其實已經點出了中醫養生之道的精髓。
但這些話好理解,做起來卻很難!
接下來,李端陽分彆從“天人相應,道法自然”、“調暢情誌,厚德載物”、“和於術數,食飲有節”、“作息適宜,動靜結合”幾個方麵做了簡單的闡述。
這樣就算做完了他的論文的概述了。
嗯,整個概述可以說,條理清晰,說理充分,但……真的沒有什麼新意……
當李端陽做完這樣的論文概述後,下麵一片沉寂,很多學生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這就是最近名動中醫大的那個天才大三生嗎?怎麼感覺這畢業論文做得如此平淡平庸呢?
毫無創新之意,這樣的畢業論文寫出來有什麼意義?
很明顯,要不是今天有中醫大校長來了,現在恐怕就會有許多學生要退場了,聽一場這樣的畢業論文答辯簡直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嗎!
評審小組也一片寂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現在答辯人論文概述完成了,現在該進入論文提問和答辯環節了,就看誰先來提問了。
“咳,咳。”三名教授中的肖延紅咳嗽兩聲清清嗓子,向李端陽開始提問了。
“你這篇論文,嗯,條理清晰,結論明確,隻是,嗯,有些缺乏創新精神啊,一般來說,畢業論文還是需要有些創新精神的,對此你怎麼看?”肖延紅問道。
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但卻直指李端陽這篇論文的最大問題,真的很難回答。
如果李端陽單純承認自己這篇論文缺乏創新,那麼他這場論文答辯就算是失敗了。???xxc0
但如果李端陽否認自己這篇論文缺乏創新,那麼他又很明顯是在閉著眼睛說謊話,因為在場的每個人都能聽得出來,他這篇畢業論文可以說真的是毫無新意的。
所以,這是一個兩難問題,在平淡之中卻蘊含著殺機。
“我這篇論文真的沒有創新。”李端陽平靜地開口了,“不是我不想創新,而是我根本沒有創新的能力。”
所有人聽完李端陽這話都是兩眼大睜,這樣的回答是要承認自己的失敗嗎?
然而李端陽接下來話音一轉。
“縱觀《黃帝內經》完成後的幾千年來,中醫的曆史上又何曾有過創新?所有的也不過是補充和完善罷了。”
“就拿《傷寒雜病論》來說,也不過是在具體的治法和方藥上對《黃帝內經》進行了內容上的補充,其中在醫理上有任何超越《黃帝內經》之處嗎?”
“沒有!”
“就拿《黃帝內經》的高度來說,它從一開始就已經站到了接下來幾千年來中醫繼承史的頂端了,幾千年來所有醫道大家都沒有任何的創新,我一個區區的中醫生又何嘗有創新的能力?”
“就我目前的水平來說,能把《黃帝內經》中關於養生的論述理解清楚就已經不錯了,怎麼敢奢談創新呢?”
李端陽這話一說完,全場一片寂靜,下麵還有幾個學生悄悄地給李端陽豎起了大拇指,是啊,當今的中醫生大都畢業了都不會脈診甚至是舌診,幾乎沒有任何臨床治病的能力,這種情況下卻要求學生們在畢業論文中寫出什麼創新之意來,這特麼的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