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這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吧。
她的媽媽,也是獨自一個人帶著她生活。
她格外的好帶,從來不調皮搗蛋,對於媽媽給她製定的目標,也能輕鬆完成。
所以她和媽媽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大的爭吵。
看完這女主人的經曆,時冉有幾分感慨。
她還小,還沒有遇到過愛情,她隻從小說裡麵了解過一些愛情。
愛情好像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是癡戀卻生離死彆的。
看得很過癮,但是如果讓她去經曆這樣的愛情,她是拒絕的。
她也不相信世界上有愛情這種東西。
這種東西,就不科學。
每個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怎麼可能會有一個人專門為了愛你入骨而存在呢?
而郭宛相信了愛情,她以為遇到了真愛,但是其實,她不過是遇到了一個剛好合適的人。
而愛情,也不過是她的幻想。
謝愷,並沒有她想象中的那樣愛她。
當他們的利益並不衝突,並且壹加壹等於二的時候,他們之間會很和諧。
但是一旦這種平衡失衡,當她失去了工作,完全成為了弱勢的一方,就不得不接受謝愷的剝削。
也不得不被逼著看清他本來的麵目。
他並不是為了愛她而存在,他隻是為了他自己而存在。
他在這個本就弱肉強食的世界中大殺四方。
而她,不小心輪淪為了他的肉食。
藍星上有一句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他們也許正是應了這句話吧。
當進入婚姻後,他們就不得不麵對一係列現實的問題。
女人生育的痛苦,失業的焦慮,男人要承擔起養家的重擔。
如果不能相互包容,相互體諒,就隻會互相傷害。
而往往是,弱勢的一方單方麵受到傷害。
一句句刀子一樣的話語,插進本來至親的人心底。
時冉不知道這位叫做郭宛的女子,該如何才能避免她人生的悲劇。
她好像每一步都沒有走錯。
符合自己和大家的期待。
但是她的婚姻,依舊不幸。
表麵看起來,她有個能掙錢的好老公,有個可愛的女兒,她還不用工作隻用陪著女兒玩兒。
可是這其中的辛酸,又有幾個人能說得清、看得見呢?
也許謝愷早些回家,多關心一下妻子和女兒,將工作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將家庭當作人生的主場,多體諒一下妻子的付出,一切都會不一樣。
也可能,謝愷並不在乎這些吧。
他有能力闖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又為什麼要在乎另一個人的感受呢。
一切的一切,都取決於謝愷的態度。
你不能否定他對家庭的貢獻,但是他對待妻子的態度,對待外麵誘惑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妻子不會對他有任何的感激。
作為一個當了十幾年孩子的人,時冉心中的想法就是。
她希望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
如果她有爸爸的話,她希望爸爸和媽媽一起努力,互相關心,互相體諒,讓她感受到愛意和溫暖。
而不是每個人都在說自己為這個家付出了多少多少,每個人都說自己吃虧了。
如果多一些關心的話語,也許家庭就會變得和諧,就沒有人會感受到痛苦。
一家人,就是應該互相關愛的。
當大家互相關心,生活再苦,都會感覺有希望。
時冉從來不和媽媽吵架,不是她脾氣多好,而是媽媽從來不會在她的雷點上蹦迪。
媽媽從來不會說出傷害她的話。
她知道媽媽一個人帶著她生活,要工作還要照顧她,很辛苦,她理解媽媽。
媽媽也給她最好的關愛,最好的生活,最好的人生規劃。
她的媽媽,從來不會對她說她為她付出了多少多少,也不會在她麵前說爸爸的壞話。
她隻是,很單純的,愛著她的孩子。
謝愷和郭宛。
明明可以雙贏,謝愷卻隻想要讓自己快活。
郭宛明明是因為和他一起結婚生子,才失去工作的,他卻能夠對郭宛說出都是我養的你,你對這個家毫無貢獻這種話。
犧牲了那麼多,一句話就否定了郭宛全部的付出。
這些傷人的話,像是刀子一樣一刀一刀的割在郭宛的心頭。
一次又一次,一點又一點,將他們之間的情誼割斷。
謝愷,終究是像一塊腐肉一樣,被郭宛從心頭剜去。
時冉看著被撕掉的幾頁,不知道撕掉的內容是什麼,又為什麼要撕掉。
是郭宛自己撕掉的,還是謝愷撕掉的?
這幾頁,是否又記載了,地下室為什麼會鎖著人的原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