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多變,本應該是中小成本的優點!
可就我們調研發現,大多數影片在開機後連劇本都沒有完善
投資方、導演、劇組,甚至演員都沒有拍好作品的概念,以至於成片出來水準極低,導致觀眾不買賬!”
隨著康劍民的發聲,台下的眾人紛紛來了精神。
他的話說的沒錯,說道了許多人的心坎裡。
一部電影。
如果說立項之初,導演、演員肯定占據首位,名導、名氣大的演員加持下,投資方才會投錢。
但當劇組籌備完善,開機拍攝後,電影劇本必須放到第一位。
這時候箭在弦上,導演、製片、劇組各部門、演員全都到位,馬上就開拍了。
突然發現劇本沒搞好,或者說導演有新想法,想換個拍法。
這尼瑪要死啊!
劇本不完善,電影敘事方麵得出大問題,導致前後風格不統一。
還有的導演想一出是一出,不顧電影的質量,隻想著趕緊殺青,趁著市場火爆圈錢。
兩部、十部、百部。
每年無數中小成本電影,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淹沒在院線,被大製作拍死在沙灘上。
王中君、於棟、王長田、宋戈等人頻頻點頭,對康劍民的話大為讚同。
小成本電影,主打一個以小博大,製片方多是新成立不久的影視公司。
這些新成立的公司,絕大部分的老板都是跨界而來,根本就不懂電影。
酒桌上多喝了兩杯,一吹牛,一拍腦袋就決定投資,根本沒有好好製作的念頭。
這些公司還喜歡單打獨鬥,不找專業人員加盟,不找大型公司把關。
好似生怕被大影視公司看中他們手中的項目,偷摸給搶了一般。
等成片出來後,電影的好壞也不懂,一股腦的上門找各大影視公司發行。
一上來,張口就說他們拍的電影是一部大黑馬!
你們這些大公司不投個幾千萬宣發費,絕逼後悔一輩子,對不起他們的辛苦付出雲雲。
再接著,康劍民又說起一些賣座的小成本電影,說這些電影‘情節庸俗、趣味低級’。
“拋開那些賣不動的小成本電影,那些賣座的國產中小成本的電影同樣存在著各種問題。
價值缺失,情節爛俗,一味拉低審美嘩眾取寵。
其中《一夜驚喜》、《小時代》、的遭詬病最多,前者橋段低俗,為求搞笑不講下限,後者則大肆宣傳拜金觀念腐蝕受眾的價值觀!”
誠然,一部電影、電視劇不必每個情節都像教科書一樣說教育人。
但我們是電影人,每創造一部作品,我們總要替觀眾們考慮考慮。
隻為了博受眾一笑,為了追求票房,不顧電影的基本邏輯,枉顧現代人民的三觀,情節極儘浮誇、道具極儘奢華,往往無法贏得口碑上的肯定。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需要創作者在追求贏利的同時也提高電影的文化含量,為觀眾提供“可口”又有“營養”的精神食糧!”
好一番指責後,康劍民才滿意的放下話筒。
他很懂分寸,沒向各大影視公司開炮。
真要依著他剛才的話語,徐爭的《摩登時代》、馮褲子的《非誠勿擾2》、趙燕子的《致青春》都在批判的範圍內。
……
康劍民說完,正位李前接過話題又聊了起來。
李前指出,當前華語電影存在許多跟風抄襲事件。
一個電影大賣,後麵必然會有多部跟風之作,借用前作的熱度跟唬頭。
這是不健康的行為,是華語電影的毒藥。
就在方子恒聽的精精有味,暗想李前不知會點誰的命,對哪幾部跟風之作開噴時。
一道夾雜著幾分笑意和詢問的聲音,突然傳入他的耳朵。
“方導,你是咱們國內最年輕、最具才華的導演,也是少有能夠將藝術和商業完美融合的導演。
同時,你也是被跟風受害最嚴重的導演之一,你來跟大家說一說,如何才能抵製這種不良的跟風抄襲行為!”
方子恒頓時蚌住了。
他看著台上麵帶笑容,做請起手勢的李前,心中一萬隻草擬馬狂奔。
不好!
老家夥給他挖坑,讓站出來得罪人!
這時候,現場眾人的目光也聚集了過來。
不論台上台下的領導們,還是後排的影視公司老總、導演、知命演員們,全都看向了他。
方子恒施施然起身,一位工作人員小跑著過來遞上話筒。
得嘞!
既然領導點名,他就當仁不讓了!
“其實,跟風電影、抄襲電影,咱們到沒必要太過指責,任何一位從事電影行業的人,在從業之初多多少少會用到借鑒法則。
用前人優秀的作品,化為自己的靈感源泉,結合自己的創意拍攝出一部新作。
我個人來說,從不認為這種借鑒叫做抄襲。
畢竟,我也曾經是個年輕人!
記得在電影學院那會,每到老師讓我們提交創意本子時,我跟同學們一樣,下課後就趕往拉片室。
東瞅瞅、西看看,然後找出一部符合老師布置的作業主題電影。
到了下個星期,一個新的故事梗概新鮮出爐!”
方子恒用自嘲的話語,描述了早年在電影學院導演係的求學經過。
他的話,聽的許多學院出來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這種事,他們那會也經常乾!
不管是導演係,還是表演係,哪個沒有借鑒過前人之作,前人的表演。
抄襲!
不存在好不!
文化人之間的事,那不叫抄襲!
主席台上,李前張了張嘴,暗罵一句小滑頭。
小家夥很懂規矩,不上套啊!
正當他想在提醒提醒,給方子恒揮揮大棒,讓他說點實話的時候。
就見方子恒話鋒一轉,把矛頭指向了之前康劍民說的話題。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相較於跟風抄襲,我反而覺得‘情結爛俗、低級趣味’這類電影更加需要被抵製、製裁。
比如《小時代》這類電影,放在十年前,這些電影根本不可能大賣,狂卷大幾億票房。
時代的發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使得信息傳播更快更有效,從而造就了《小時代》這類電影票房大賣。
讓廣大的人民群眾,不得已觀看了一部三觀極為不正的劣質電影!”
寬敞的會議室裡,響起了方子恒嚴肅的聲音。
他的語調不高,卻異常嚴峻冷酷。
炮轟《小時代》,把矛頭指向漸漸冒頭的流量電影。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