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愚公移山_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6從知青開始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愚公移山

第一百三十二章 愚公移山(2 / 2)

接著,他指了指走到自己身邊的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對大家說道:”這位是雲嶺村的帶頭人李天放。

相信在座的不少人都認識他,他是一位六十年代的回鄉知青。

比小崗村還早十年,他就一直想帶領雲嶺村的村民脫貧致富,想儘了各種辦法,包括種植天麻、養蜜蜂。

結果辛辛苦苦種植的天麻被野豬拱完了,辛辛苦苦收成的蜂蜜讓黑熊吃個精光。

如今,從雲嶺村通往下山的那條四十多公裡的崎嶇山路,一邊是峭壁、一邊是萬丈深淵,寬度不到三十公分寬。

就是李天放大哥十幾年來帶領著二十多名男女老少像愚公移山似的,一點一點在懸崖峭壁上開出來的。

社員同誌們,雲嶺村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天放大哥和雲嶺村的村民這種精神,任何艱難的路都不在話下。”

說到這兒,劉岩哽咽著實在無法往下說了。

他不由得想起前世和幾個要好的朋友在燕京海澱一家餐廳吃涮羊肉,大夥兒對做人做事的方式,提出了不同觀點。

起因是阿源說的一句話:對於做事兒,世人總結出來的技巧很多,但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專一和堅持,曾經感動一代人的愚公移山就是最好的典範。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仔細琢磨並不全麵。精神固然可佳,但做事情的方式方法有問題,值得磋商。

很多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典故出自《列子??湯問》裡的一篇文章,作者為戰國的列禦寇,敘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愚公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一家人每次要外出,都必須繞過這兩座大山,極其不方便。

愚公召集一家老小開會,最後一致決定:挖山!

對此,有人說愚公“愚”,愚公對人說:我雖然老了,但是我還有兒子。

如果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死了,還有重孫;子子孫孫,無窮無儘。

而山上的土挖一點就少一點,石頭搬走一塊就少一塊,隻要我堅持天天挖,月月挖,年年挖,總有一天能搬走這兩座大山。

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將兩座山挪走了。

紀錄片大師尤裡斯伊文思七十年代曾經在華國拍攝過同名的紀錄片。

導演吳家駘以其為藍本拍攝了三十集同名電視連續劇。

偉人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鴻有名畫《愚公移山》傳世。

尤其是前世的歌星江濤唱的《愚公移山》那首歌,更是讓人熱血沸騰: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

麵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麵對著滿堂兒兒孫,了卻了心中祈願。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為你感歎。

不錯,愚公精神的主要精髓就是專一!堅持!

但從思維方式來說,並不今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家人祖祖輩輩子子孫孫挖山,目的是為了什麼?

不就是為了想要走出去的時候,出入方便嗎?

既然圖的是方便,為什麼不能用一勞永逸的方式,把家搬到山的那頭去呢?

即使要在山的那頭重建一個家園,難道不比挖兩座大山快得多、容易的多嗎?

有同樣的時間,不僅能夠解決道路的問題,而且還能作出很多比每天挖山不止更有意義的事情。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福晉有喜:爺,求不約 重啟76:開局拒絕村花,轉身娶她閨蜜 我在棺材鋪裡給人送葬的那些年 撩倒五個獸夫後,惡毒雌性死遁了 重生千禧,我在願望副本當老板 傭兵團的故事 仙尊有點浪 墨策逆世重回 被校花契約後,我成了百變戰力天花板 迪迦:最強反派,從拿捏居間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