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寶貝可都是你童樞密和高太尉派人運過來的。”蔡京心想著。
幾個人滿懷想法悠悠的跟著小太監進了皇帝書房,行了禮後,趙官家一臉笑容的道:“眾位愛卿,今日倒是湊得齊整,正好過來看看朕這副山水如何?”
他興致勃勃,可來的幾個此時卻沒有一分欣賞書畫的閒情,隨意應付了幾句後,童貫躬身道:“官家,京東那邊來了消息,呼延灼大軍在山東兵敗,除了戰死逃回的,其餘皆投梁山矣……”
趙佶聞言大驚,丟下手中禦筆茫然道:“這柴進這般勢大了?”忽然眼睛瞪著高俅:“高太尉,這就是你給我保舉的國之將才麼?”
高俅一跪到底,叩首道:“微臣該死,儘然不識那呼延灼狼子野心,以至朝廷損兵折將,罪該萬死,請官家責罰。”
“你是說那呼延灼和柴進早就勾結?”
“正是,不然區區草寇,一窪之水,如何能敗我朝廷大軍,如今他與那正副先鋒不思為國儘忠,皆投了梁山便是鐵證。是微臣識人不明啊……想他也是開國名將之後,呼延家世受皇恩,哪裡能想到……”
趙佶聞言心道:不光你被他蒙蔽,朕還不是一樣,連寶馬都送了。
可童貫卻是想著:你高俅這一句話可把呼延家的人都給害了。忙出聲道:“這呼延灼卻是奸詐,可呼延家的其他人還是忠於朝廷,忠於陛下的。”
高俅才反應過來,自己嘴巴一禿嚕,把話扯遠了。
而趙佶也聽懂了童貫的意思,這呼延家世代為官,在朝中也是枝繁葉茂,如今那平海軍呼延慶還替自己在金國協商大事,可不能因為一個人搞得天下大亂了。
狠狠的瞪了這個嘴巴不把門的親信一眼,問蔡京道:“太師有何看法?”
“這柴進屢犯國法,卻不思朝廷恩典,如今更是嘯聚山林,為禍一方。官家需早做打算,以防此人勢大,傷及國本啊。”蔡京答道。
“諸位都是國之棟梁,有良策儘管說來。”
蔡京道:“如今那濟州、東平府已無官員兵將,朝廷需派良臣猛將駐守,再提大軍剿滅,那一窪之地,困也能把他困死。”
趙佶點點頭,問道:“這兩地府尹,太師可有良臣舉薦?”
“海州知州張叔夜,江州知州陳文昭皆是國家乾臣,定能替朝廷扼住梁山咽喉。”蔡京道。
“臣複議。”
趙佶見眾人都看好這兩個,自己雖然有些想不起來這二人,卻也準了。
又看著童貫、高俅問道:“可有剿賊之策?”
高俅雖是太尉,卻知自己幾斤幾兩,偷偷的瞟著童貫。
“以軍情通報來看,梁山柴進賊寇勢大,非大軍征繳不可。但是如今濟州新敗,各地糧草怕也難以接濟,何況大軍集結也需時日,臣覺得先固住兩地城池,莫讓賊寇壯大,等過了冬再派大軍圍剿應當無妨。”童貫道。
一旁的蔡京替皇帝問道:“可有良將?”
“臣舉薦睢州兵馬都監段鵬舉,鄭州兵馬都監陳翥,這二人忠心為國,皆有萬夫莫當之勇,可派二人各領兩萬兵馬,駐守濟、鄆二州,當保無虞。”
本就隻知風花雪月,吟詩作對的徽宗皇帝,又在一眾複議聲中準了童貫之言。
……
《若有朋友喜歡,請多留言收藏。投投推薦票。謝謝。》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