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他們師徒情深,絕不會分隔兩地。”
“所以,我打斷推測,項羽會據關中,以鹹陽為都。”
劉邦的話,讓張良和陳平的神情愈發凝重。
他們的計劃,一次次被打破。
鹹陽……
鹹陽,的的確確是香餑餑。
隻是,他們想走的那條路就更加看不到光芒了。
陳平咬咬牙“事到如今,隻能見招拆招了。”
劉邦麾下的謀士,無一例外,心頭都籠罩著一層厚厚的陰霾。
而張良也在猶豫,論功行賞後,他是隨沛公而去,還是輔佐韓成建國。
他祖上世代都忠於韓王,祖父張開地,連任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
他呢?
是不是應該秉承父親的遺誌?
四下無人處,張良再一次歎了口氣。
如今的形勢,恐怕已經由不得他做選擇了。
項羽!
天下何去何從,都要憑那個年輕人的意願。
……
所有起義軍首領心心念念期盼的封賞終於來臨。
此次,項羽並沒有似曆史上那般靠親疏遠近分封十八路諸侯王,處處給自己埋雷,而是認認真真核對功過賞封地食邑,天下間幾近一半握在了他自己手中。
項羽並沒有如薛地會盟時所言,破關中之日,便是稱王之時,而是自封為帝,稱天子,都鹹陽。
“新朝已立,天下太平,除卻諸王封地,天子國土,仍行分封。”
“鑒於百姓多年飽嘗戰亂之苦,為體恤百姓,新朝新象,也為了遏製戰亂,提防有不軌之徒興風作浪,特下令拆除六國之間留下的軍事要塞,將天下武器收回鹹陽溶化。”
“不知諸位新封的諸侯王可願與朕歃血為盟。”
“諸位封地風平浪靜,朕絕不肆意出兵。”
“同樣,諸位需共尊天子。”
“天子居諸侯之上,自古如此,大家都不陌生吧?”
項羽的話音落下,滿堂嘩然。
反對聲,此起彼伏。
沉默者,也大有人在。
無險可守,無兵器可用的諸侯王,與他們想象之中大相徑庭。
而劉邦則是麻木了。
算計來算計去,曾經的楚地有將近一半落入他手中。
他要楚地有何用!
如今的楚地百姓,隻識項氏,不記旁人。
熊心那個連羊都放不好的廢物還壓在他頭頂,臥榻之側,還有韓信和項梁虎視眈眈。
為了論功行賞,他都把蕭何交出去了。
盼來盼去,就得到這樣一個結果。
“願意聽從朕命令的,此刻便能離去前往封地稱王。”
“不願聽從朕命令的,那留下來繼續詳談。”
氣勢洶洶,鷹視狼顧的項羽,讓不少人心生退意。
“我願尊天子令。”韓王成是第一個跳出來讚同的。
“張良,你可願隨我一同前往封地?”
能被封為韓王,已是意料之外。
雖說封地毗鄰天子,但總歸也是個王。
跟在劉邦身後的張良,心下猶豫不決。
韓成封地就在項羽的眼皮子底下,韓王成又是胸無大誌膽小平和之輩。
“張良祖祖輩輩都忠於韓國宗室,韓王成問出此言,豈不是在質疑張良的忠心?”
蓀歌看向眉宇間已布滿風霜滄桑的張良。
依舊俊美無雙,但終歸不再是那個意氣少年郎了。
張良低頭,彆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