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十2日,南華南線開始行動,1天之內,阿拉伯師章巴士拉發動了兩次進攻,損失3百人,戰線拉到巴士拉城內。
“巷戰的難度比預想中的大,美索不達米亞人的心理素質比泰國人更強。”參謀長說道。
阿拉伯師第1次進攻是從城外8公裡的位置攻到城區邊緣,1共付出3死7傷的代價,拿下了這8公裡。
之後就是阿拉伯人狂熱的第2次進攻——因為南華承諾,打進城內,城內的1切能搬走的東西都是他們的。
然後,攻進城內的部隊死了3百人,還有近千人受傷,灰溜溜的跑了出來。
“還有,美索不達米亞人喜歡用夯土加磚石製作房屋,輕武器很難射穿,狹窄的街道也無法使用火箭筒,頂多使用手榴彈,強攻的話,傷亡會很大。”
“還好,我們沒有貿然發起進攻,無休止的巷戰,倒是讓我有些懷念當初和荷蘭人刺刀見紅的日子。”王旭搖了搖頭。
“那就按照預定計劃,大範圍的分割包圍?”參謀長挪動了幾枚旗子。
“北線兩個團已經完成了任務,可以讓他們沿著河道南下,至少可以減少敵人的糧食來源,東線和西線向平原中不攻擊,分割巴士拉和巴格達,怎麼樣?”參謀長看王旭不說話,說道。
如果這個戰略想法完成,就相當於將敵人分割成兩個部分,讓他們不能互相呼應,處於戰略劣勢。
完成之後可以再對包圍圈內的敵人進行分割,就像切蛋糕1樣,分成小塊兒。
這個時候,如果時間和兵力充足,完全可以1直重複,直到敵人失去士氣——英國人將這比喻為切香腸戰術。
如果兵力不足,或者物資和時間並不充沛,可以集中力量,1般是主力機械化部隊,來回衝擊敵人,將敵人衝散——德國人用這招對付法國人。
如果雙方用於衝擊的力量相當,自己兵力充足,但是時間緊迫,那就進入了最血腥的刺刀見紅環節,拚血性、武器數量、後勤補充能力,還有最重要的——人命——蘇軍的戰略反攻就是這樣對付德國人。
總之,這是1個非常有效的戰術。
“北線兵力薄弱,負責佯攻就夠了,南線抽調1個阿拉伯師,在平原上遊擊,西線進攻納西裡耶,東線進攻阿瑪拉,拿下目標繼續進攻,在平原中部會師。”王旭看了看地圖,同意了參謀長的方案。
這樣可能會拖長戰爭時間,但這不正是劉1鳴和許輝的意思嗎?至於油價……對油價基本沒有影響。
南華手裡還有阿拉伯和文萊兩大產油區,每年控製著幾百萬噸的產量,足夠當下法國、意大利、南華使用。
英國?英國什麼油都用,美國的,南華的,沙俄的,都在用。
反倒是德國,通過奧斯曼進口了不少南華石油,不過劉1鳴都把賬目銷毀了……
7月2十3日,南華拿下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上遊的幾座城市,切斷了美索不達米亞同北方的聯係。
105團距離巴格達最近隻有240公裡不到,但是苦於兵力不足,收縮了20公裡戰線。
7月2十3日,西線南華第3師第5旅開始1路突進,在空軍的配合下,突襲了位於平原區邊緣的納西裡耶。
納西裡耶地處平原區邊緣,是1座古老的城市,矗立在幼發拉底河畔多年,平靜而安逸。
7月2十3日,6艘飛艇分彆從西方和南方光顧了這個城市,留下了60噸炸彈。
為了儘可能破壞建築的同時殺傷人員,這次南華使用的是100至200公斤的航空炸彈,對付夯土加磚石製作的房屋同樣有效,代價就是……
“滿目瘡痍啊!”第5旅旅長方安看著冒著濃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