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爺稍安勿躁,具體什麼情況我們還不清楚,我已命令周圍各省,派人前去查看,等探聽清楚後,方能決定。”慶親王安撫道。
“瑞澄不是個與城共存亡的,見情況不對肯定會跑,等他的消息吧!”載灃也點了點頭,同意慶親王的說法。
去年同南華的戰爭中,新建八鎮傷了三鎮,殘了一鎮,現在還沒恢複呢。
這次叛亂規模有多大?力量有多強?隻有知曉這些,才能決定派多少人去平叛。
當然,按理說他們不應該傻傻的等著,但是他們除了等,可行的辦法並不多。
北洋拋棄的眾多勢力,剩餘的勢力縮往關外,第二第三第五鎮皆縮到關外去了,第四鎮駐守山海關,第六鎮駐守山東。
北洋就夾在了日俄和青帝國中間,充當青帝國的緩衝力量——這是載灃願意看到的。
不過……因為山海關被北洋占著,實際上也可以看成北洋虎踞山林之勢,隨時可以出兵南下,威脅京師。
甚至可以從山東同時出兵,南北夾擊。
所以,青帝國對北洋的警戒並沒有減少,甚至增加了。
袁大人不知道嗎?他知道,這就是他選的,但是他沒有辦法,如果放棄兵權,那他相當於放棄了一切。
就這樣的話,載灃或許還會給個內閣大臣職位,收買一下他,等徐菊人也入了內閣,那時候北洋的政治力量就又回來了,自然可以放棄兵權。
或者說,將兵權合一,袁大人任個國防部大臣什麼的……
所以目前,青帝國並不敢放心的將新建八鎮撒出去,最起碼要留兩個鎮。
“諸位王爺,攝政王,奴才有一言。”鐵良聽到他們的話,趕緊站了出來。
“說吧,都是一家人,不必拘禮。”慶親王笑嗬嗬的答道。
對比起來,載灃隻是勉強笑了笑,而載洵,更是擺著一張臭臉。
“去年湘地騷亂,楚軍被抽調一空,無力維持,第十一鎮南下輕而易舉就平定了叛亂,不如這次也讓第十一鎮出馬。”
“一來,第十一鎮駐過三鎮,對三鎮比較熟悉,二來,第十一鎮輕而易舉平定了去年的叛亂,今年又是叛亂,又派出第十一鎮,能震懾一些小人。”鐵良弓著身子,低著頭說道。
“這…”慶親王正準備拖著。
“好!不愧是鐵良,果然知兵事,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寧親王載洵大聲叫好,轉頭對著載灃說道,
“王兄,就連鐵良都認為應該立刻平叛,我看還是帶兵南下吧!由我帶著第十一十二兩個鎮,將湖廣刮一遍,讓他們看看叛亂的下場!”
載灃聞言一愣,然後苦笑。
載洵每次主導的戰鬥都是大敗,且原因都在載洵的指揮上,但是他偏偏沒有自知之明,總想著帶兵出征,立下功勞。
你已經是親王了,立功有什麼用?而且你得打贏了才算立功吧?老是輸,就這點兒家底……
“我看,寧王爺說的不無道理,是該讓世人看看,什麼叫下場!”
和載灃不同,慶親王聽了這話後沉思了一會兒,然後頗為同意的點了點頭。
“那就讓第十一鎮,出兵南下,打探叛軍情報。”載灃一聽也就明白了過來。
載洵是想帶兵去打仗,攜戰勝叛軍的威望,洗刷自己的恥辱,或許還有提升朝廷威望,但是平叛本就是朝廷的事,提升不了什麼。
而慶親王想的,是通過一些殘忍的手段,對叛軍以及與叛軍相關的人進行打擊,立一個典型,震懾世人。
這個辦法,載灃倒是覺得不錯,叛亂就該殺,不僅參與者,親朋好友也該殺,這樣一來,以後想叛亂的人就會清醒一些吧?朝廷的負擔也能輕一些。
“那,攝政王看,由誰擔任平叛大臣比較好?”慶親王看了看載洵,然後盯著載灃一動不動。
“咳!嗯…”載灃看了一眼鐵良,然後搖了搖頭。
好容易才壓下去,沒必要給他機會。
“慶王爺,著令端方為平叛大臣,署理湖廣總督事,帶兵南下平叛,如何?”載灃眼前一亮,說道。
“可!”慶親王也眼前一亮,點了點頭。
“不過端方現為直隸總督,調任湖廣總督,可會有怨言?”慶親王又問道。
“欽差大臣,許以調動周圍各省兵馬之權,如何?”載灃想了想。
“可!”慶親王笑了笑。
調動各省兵馬,大將軍的權利,這個平叛大臣就是個低配大將軍,有了這個履曆,回來還能再升一升,沒人會拒絕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