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實驗室,劉一鳴換上了防護服,防護服是含鉛橡膠製成的,事實上,平時盧瑟福都不穿防護服的。
因為鉛有毒,而南華還沒有技術做到無害化,長期接觸會重金屬中毒。
最重要的是,鉛中毒會禿頭,盧瑟福僅剩的頭發經不起折騰。
不過也沒事,隻要不激活鈾裂變,輻射是很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的。
走過一段約五百米的距離後,劉一鳴隨著盧瑟福進入了一個“廠房”。
或者說一個倉庫?
空曠的實驗室四周擺滿了電風扇,實驗室中央是一個約四米高的正方體。
“陛下,這就是三號石墨堆,我們給它取了個代號,叫巨人,這是最大的一個石墨堆。”盧瑟福指著石墨和金屬鈾堆起來的立方體說道。
經過多年開采冶煉,南華金屬鈾儲量足有數千噸,足夠消耗。
“我們在其中安置了約七十噸金屬鈾及氧化物,耗費了七百噸石墨,搭建了巨人。”盧瑟福介紹著,
“上個月,巨人完成了自持,並成功對外輸出了能量,證明了我們的理論,也證明了核能的未來!”
他們可以說經曆了多重磨難。
首先,如何搭建反應堆才能保證安全性就難倒了他們。
根據他們的計算,七十噸鈾及其氧化物,能釋放出上千噸標準煤燃燒的能量。
換算成tnt當量,可以用這個數值除以0.4。
沒錯,同等體積下,tnt釋放的能量隻相當於煤的40。
一號堆隻有一立方米大小,根本沒有形成反應,二號堆長寬高兩米五,出現了裂變反應,但是沒能完成自持。
發覺這個情況,原本搭建的長寬高五米的三號堆“巨人”被減少到長寬高四米。
體積從一百二十五立方米減少到六十四立方米,減少一半還多。
就這,盧瑟福都差點啟用“緊急狀態”——引爆反應堆,打斷自持。
這會造成極大的汙染,還好,簡陋的石墨堆頂住了。
“能量輸出功率為615.2瓦特,用來發電的話,可以點燃二十個燈泡。不過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真正的開發出核能的真正價值。”盧瑟福喋喋不休的說著。
劉一鳴看著在沒有空調的房間中身著密閉防護服的科學家們,看著這個簡陋的反應堆,胸中豪情萬丈不知道如何抒發。
“實用反應堆設計工作進行的怎麼樣?”劉一鳴問道。
“我們根據理論準備了幾套方案,目前看來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我們有信心在五年內完成反應堆的設計建造工作。”盧瑟福輕鬆的說道。
理論方麵的研究他們已經做的很超前了,隻是沒有實驗來驗證,所以暫時停止了前進的步伐。
為了驗證,他們設計了許多實驗,而為了經費,他們早就開始了實用話道路——實用化反應堆也是他們未來的實驗室。
“這個反應堆依舊用的是金屬鈾,普通鈾太穩定了,不參與反應,我們正在設計一個過濾器,希望能對鈾進行濃縮。”盧瑟福說道這兒,心情差了些許。
劉一鳴提出的離心分離法不出意外的卡在了離心機上,通過電機驅動,南華在實驗室製造出了每秒六千轉的離心機。
但是性能很差,核心部件壽命極短,而且在每秒六千轉的轉速下,機器會發生震動。
235和238的重量區彆本就不大,這種震動幾乎是致命的,因為那會導致可能剛剛分離的鈾又混合起來。
這都是盧瑟福訂購了一些離心機,組建了離心機組,然後轉了三個月得出的結論。
這三個月離心機組消耗了兩百多萬經費,差點兒將盧瑟福心疼死。
“過濾器?”劉一鳴好奇的提了一嘴。
“是的,同位素的原子質量是不相同的,質量也就不同,根據其物理性質,我們準備製造一張膜,讓氣體鈾通過這張膜,它的同位素會更容易突破的膜。”
“這樣一來,每經過一道膜,濃度就會高一些,隻要有足夠的膜,那麼我們終將得到純淨的濃縮鈾。”盧瑟福篤定的說道。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正在實驗合適的材料,一個月內,第一台機器便能開始組裝。”盧瑟福現在將寶都押在了這東西上。
劉一鳴覺得耳熟,但是想不起來了,大概是有人用過這種方法吧?
他隻記得經典的離心分離法,記不得就不想了,回去翻翻筆記看有沒有。
劉一鳴點了點頭,對身後伸了伸手。
“在濃縮之前,我想讓您先去泰國,參與第一座實用反應堆的設計。”
“您開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為了表彰您對南華帝國、以及科學做出的傑出貢獻,特授予您這枚帝國勳章。”劉一鳴接過一個盒子。
這東西送到了盧瑟福心裡,他可以不要優渥的生活,但是需要彆人對他事業的肯定。
這種榮耀,則是最大的肯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