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區英國人的行動已經傳到了巴蜀,彼時巴蜀正在同金陵談待遇的事,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先派出了兩千人。
不是不想多派,而是巴蜀總督府和各署衙已經沒錢了,再多,連口糧都無法保證。
巴蜀是賦稅大省,為什麼會沒錢?
巴蜀是天府之國沒錯,每年的盈餘僅次於兩江兩廣,但巴蜀不僅負責巴蜀。
雲貴地區比較窮,邊防壓力又大,軍餉不足,每年都是又巴蜀協餉,高原就更不用說了,一應支出都由巴蜀總督署劃撥。
此時又沒到秋收,上半年的稅收完還不夠用,不少費用都還欠著。
這次出征,巴蜀軍火庫都快被搬空了。
高原的事刻不容緩,兩千後勤補給都不能保證的川軍爬上高原,孫載之認為不是很樂觀。
為了儘快派兵上高原,驅逐外敵,孫載之征集大量小噸位火輪船,向巴蜀運輸糧餉物資等,並大膽啟用青帝國重臣。
僅僅這樣還不夠,這個國家太大了。
“茲委任黃正方為草原邊防軍司令部司令,全權負責草原及西域邊防軍民事物……”
“茲委任,趙爾豐為高原邊防軍司令部司令,負責高原邊防軍事。”
“茲委任,黃克強為兩廣邊防軍司令兼任南洋水師提督,總攬兩廣及福建三省海陸軍事物……”
草原邊防軍司令部的實際控製人是王旭,但是王旭實在太出名了,妥妥的南華人,瞞不住任何人。
不像黃正方,隨便給他編個出身,說他出身於巴蜀小山村,沒人知道真假。
於是,王旭就以臨時政府草原邊防軍軍事顧問的名頭進行活動。
黃正方,這個前參謀部副參謀長,第二軍參謀長,雖然年輕,但是對於一個新生政權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
至於趙爾豐嘛……
……
巴蜀,成都。
因為沒有保路,所以巴蜀的運動沒有出現,整體上非常穩定,哪怕外麵已經打出狗腦子,巴蜀依舊維持著他往日的安逸。
不過今天,成都熱鬨了起來。
自前兩天巴蜀總督府派出兩千人綠營後,今天趙爾豐又召集了五千巡防營,三千綠營,五千民夫,熱火朝天的準備著。
“父親,您這是要去哪兒?去做那革命軍的官兒?”趙爾豐的兒子剛收到消息,急匆匆的趕回家,就看到一身戎裝的老頭子正準備出門。
“戡平叛亂,清除外敵,是為父一生最自豪的事,也是為父一生的事業。”
“朝廷已經沒了,我原以為我的仕途就到此結束了,哪知道都做好了卸甲歸田的準備了,給我整這出。”趙爾豐笑著搖搖頭。
“父親,這不是您一個人的責任,您這身歲數,那可是高原,馬上就要入秋了,您……”
“不必再說,我肯定是要去的。”趙爾豐搖搖頭。
“眾口鑠金啊!”他兒子勸說著。
“我趙爾豐,自負從未對不起朝廷,但如今朝廷已經沒了,國家有難,承蒙天下人的信任,讓我去走這一遭。”
“為父從戰場中發跡,即便死了,那也是死得其所,總不能讓英人將我領土白白占去吧?”
“金陵送了四百萬兩過來,已經通過錢莊交割了,在我還沒有同意出任這個司令官的時候。”
“用人不疑,他孫載之都有此等胸襟,將這麼多錢放在我手裡,我難道還要害怕不成?七老八十了,徒增笑料。”
趙爾豐知道兒子的意思,他畢竟是青帝國老臣,沐浴皇恩,被滿貴一路提拔起來的。
幫臨時政府做事,倒像是貳臣了。
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青帝國已經沒了,他擔心的不過是子孫的前途,不是掙一個前途,而是害怕被清算。
他為官多年,也就近幾年才發跡,根基不穩。
爬的這麼快,敵人不會少。
即便臨時政府不清算他,誰能說清楚他的敵人會不會掌握大權?
要知道,這些人不乏當地名門望族,手裡捏著百姓,與世家無異,皇朝更替,根本影響不了他們。
本來他還在猶豫,要不要擁兵自重,或者大開殺戒——兵權被他牢牢捏在手裡。
正在他進退兩難之跡,高原上傳來了消息,英國人進來了,十三世殺死了駐藏大臣,響應了英國人。
他立即派兵出征,並向金陵發了電報,稱他有經驗,可以協助辦理這件事。
沒想到,金陵直接給他送來了錢和委任狀,孫載之還告訴他,一批軍械彈藥已經從三鎮啟航,劃撥高原邊防軍的一個師也已經從山東出發。
趙爾豐是漢軍旗人,青帝國重臣,一家子父親兄弟都是重臣,這是眾所周知的事。
“這等氣魄,我不如遠矣……”拿到錢那一刻,趙爾豐的心情非常複雜。
從立場來說,他是青帝國統治階級的一員,應該非常痛恨臨時政府才對。
但實際上,自老妖婆死後,整個帝國便像開了加速器一樣,失去對地方的掌控,滿貴和士大夫的矛盾日益凸顯。
作為在地方任職的重臣,趙爾豐深有體會,所以,他對青帝國的覆滅,是有心理準備的。
不僅是他,大部分人,包括袁宮保、慶親王等,都是對此有心理準備的。
所以趙爾豐並沒有對服務於臨時政府有所抵觸,隻是對孫載之用人不疑的氣魄所震撼,換位思考,他肯定是做不到的。
“報!大帥,糧餉輜重已經采買完畢,軍械彈藥稀缺,但聽說運載軍械的船隻已經過了宜昌,旬日便到。
“旬日便到?那麼快?”趙爾豐一驚。
“聽說全是火輪船,日夜兼程,可日行數百裡,白帝城都過了,這些河段好走了許多。”
“傳我帥令,整軍備戰。”趙爾豐聞言點了點頭。
一旬十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