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彈來襲!”
“躲避!躲避!”
“都進入戰鬥位置,那群雜碎上來了,給他們點厲害瞧瞧!”
“媽媽……”
“啊!我的腿,我的腿……”
這是戰鬥開始第二天,克洛伊從未想象過,有一天,他會遭遇這樣的慘敗。
敵人除了一開始就打敗他的炮兵,摧毀了他60的火炮,50的彈藥,70的炮兵。
火炮和彈藥都還有,甚至因為戰損,每一門炮能分到的炮彈還更多了。
但是沒用,他已經沒有足夠的炮兵去操縱火炮了。
從炮擊中幸存且還能繼續戰鬥的炮兵,隻有極少數能克服心中的恐懼,實施有效的炮擊,配合步兵進行防禦或掩護。
如果僅僅是失去炮兵,克洛伊會非常憤怒,還會帶著些許恐慌,但不至於覺得自己直接就完全失敗。
因為此時的世界,流行的是步兵戰術,不論是英法還是俄德,都非常推崇刺刀衝鋒戰術。
此時,機槍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相應的機槍戰術也就沒有出現。
當然,不是沒發現,隻是不夠重視,各國都有對機槍的研究,隻是並沒有形成主流。
主流依舊是步槍加刺刀的步兵集群衝鋒,所以歐洲各國都對沙俄抱有恐懼心理。
因為這種戰術,拚的就是誰的兵更多,誰的兵更用。
斯拉夫人生長於惡劣的環境,有著野蠻的戰鬥傳統,人數眾多,不缺乏有勇氣的士兵,被稱作蒸汽壓路機。
毫不誇張的說,十九世紀中後期,整個歐洲都在俄羅斯帝國的威懾下瑟瑟發抖。
但是時代終究是在不斷進步的,技術隨著時代不斷進步,從加特林機關槍,到馬克沁重機槍,從拿破侖青銅炮,到克虜伯鋼炮,再到施耐德1897。
針對集群步兵的殺傷性兵器的改進從未間斷,南日戰爭時,南華用少兩機槍和鐵絲網組成的包圍圈,讓日軍腐爛在婆羅洲的熱帶叢林中。
日俄戰爭,俄羅斯帝國重要據點內的少量重機槍給予了使用豬突衝鋒戰術的日軍巨大殺傷。
不過,時代的慣性也是巨大的,體量越大,越難改變。
此時的克洛伊就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
“長官,我們的彈藥快要用儘了,請儘快進行補給。還有,我們需要大炮支援,敵人太多了,漫山遍野,用步槍根本殺不完。”
就在克洛伊出神的時候,一個頭裹著肮臟紗布的少校跑進了指揮所。
“蒂姆冷靜,我們的炮兵受到了攻擊,剩餘的炮彈十分珍貴,需要用在關鍵時刻。”克洛伊嫻熟的回應道。
從今天一早華人發動進攻開始,他就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次請求炮兵支援的消息。
他不是阻止炮兵支援,而是他們殘餘的炮兵還沒有整頓好,這時候根本無法組織起有規模的炮擊。
零散的炮擊?那隻能嚇唬一下人,不能取得多少戰果,且還會吸引來敵人炮兵的報複性射擊。
他需要撐七天,剩餘的炮兵,需要關鍵時刻才能用。
“長官,我需要子彈,大量的子彈,還有,我的部隊傷亡很大,需要時間休整。”蒂姆知道拿不到炮火支援,之前那麼多人都沒拿到,沒道理他能得到。
“拿著這份命令,你可以去領取三萬發子彈,一定要堅守到明天中午!”克洛伊這次沒有廢話,直接拿出條子。
“不夠,三萬顆不夠,我需要六萬甚至更多,長官,您不知道,敵人就像是永遠沒有儘頭一樣,我甚至懷疑我們的子彈沒有他們的人多。”蒂姆激動的說道。
“三萬顆不夠?蒂姆,三萬顆已經足夠你們戰鬥一整天了!”克洛伊詫異的看著蒂姆,想聽聽他的解釋。
三萬顆子彈,在一戰時,隻是二百名士兵英國士兵自身攜帶的彈藥量。
一戰英國步兵單兵攜帶150發.303口徑彈藥。英印軍肯定會更少,畢竟印度人,不是人。)
二百名士兵,人數隻相當於一個連多一點,而蒂姆,是一名團長,手下有八百人。
小編製團,兵力相當於加強營,一戰前英國有一大堆這樣的編製。)
錯了,現在隻有六百五六十人了。
“長官,敵人的數量仿佛永遠沒有儘頭一樣,他們成群結隊的向我們撲過來。”
“為了擋住敵人,我隻能組織士兵進行輪換射擊,這樣卻會遭到敵人炮兵的報複。”
“這種情況下,我不能強製士兵站到胸牆上,像個靶子一樣等著敵人的炮擊,不然士兵會在死之前先殺了我,我隻能進行盲射。”
“這樣能有效壓製敵人進攻,但是對子彈的消耗有些大。”
蒂姆滿臉為難,聲音中帶著悲切,聞者傷心。
說實話,能夠在灰頭土臉大半個額頭被包裹的情況下做出如此活靈活現的表情,蒂姆真的很牛了。
“我最多能給你五萬顆子彈,我要你堅守到明天下午六點,之後,北安普頓郡團會接替你。”
克洛伊麵色柔和了一些,安撫道。
“長官,我不確定……”蒂姆想爭取一下,看能不能既能拿到物資,又不用增加任務。
“執行命令,少校!”克洛伊打斷了蒂姆說話。
“是!長官!”蒂姆右腳一蹬,敬了個禮,拿著物資批條跑了。
再不跑,就要倒黴了。
“軍需官,看看,我們還有多少物資,每一顆子彈都要統計清楚。”克洛伊在蒂姆走後,甕聲甕氣的說到。
“是!”
…………
高原邊防軍方麵,後方炮兵陣地。
“英國人連泥菩薩都不如,剛開始打呢,就快撐不住了,連和尚的軍隊都不如。”許福貴手裡拿著望遠鏡,囂張的說著。
“不論是火力還是兵力,我們都全方位壓製英國佬,加上我們還打掉了他們的炮兵,沒有優勢才怪。”
湯澤族坐在一旁,背靠幾個空的彈藥箱,悠哉悠哉的咀嚼著牛肉乾。
“不過即便是這樣,前線打的還是很慘,還好上的是第七師,要是咱們拿著老兄弟上去,傷亡就不隻是二百多了。”
“您說的是,英國人的排槍打的厲害,咱們隻會悶著頭衝,讓我們上,不知道要死多少兄弟。”許福貴看著一處英軍外圍陣地。
幾十個華人散步在英軍陣地周圍,或蹲著或趴著,借著掩體向英國人射擊。
時不時的,就會有一個或幾個人突然爬起來,瘋狂向前突進一段距離,因為時間短,英國人反應不過來。
不過隨著距離越來越近,英國人的射擊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精準,這樣的進攻變得越來越難。
許福貴想了想自己那群老兄弟,你讓他們說什麼兵法,除了三十六計,他們可能啥都說不出來了。
但問題是,三十六計是大戰略,不是具體戰術,他不會告訴你怎麼衝鋒,下一步是衝向左前方八米那個小石頭,還是躲進右前方十二米那個大坑。
“看夠了嗎?看夠了把望遠鏡還我,這是我的,你想要自己找去。”坐在一旁的湯澤族見許福貴久久不放下望遠鏡,假裝惱怒的說道。
湯澤族敢打賭,要是他不這麼做,明天,這個英國產單筒望遠鏡就要改姓了。
其實望遠鏡他有,也是單筒的,也是進口的。
但那是上麵發的,你有,其他人也有。
而這個望遠鏡是戰利品,是戰場繳獲的,你有,不代表彆人也有。
在軍隊裡,常常是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的,弱者服從強者,誰是強者,看軍功就知道了。
戰利品,某些意義上就是軍功的體現。
對於湯澤族這種等級的軍官來說,一個進口望遠鏡也不貴,但一個親手繳獲的望遠鏡,就不可多得了。
“嘿嘿,這不是您這望遠鏡看的更清楚嗎?您放心,我就是借用一下,借用一下。”許福貴依依不舍的放下望遠鏡。
“彆貧了……那個方向發生了什麼?”湯澤族正想罵他兩句,突然發現右前方的陣地有些不對。
許福貴聞言,立馬舉起望遠鏡開始觀察。
“步兵衝上去了!跟上啊!後麵的兵在乾什麼?趁這個機會衝上去啊!在等什麼?!!”許福貴拿著望遠鏡,獨自焦急。
湯澤族強忍住顫抖的拳頭,拿出另一個自己的望遠鏡,觀察著陣地。
右前方,爆發了激烈的戰鬥,他甚至能清楚的看見,十幾個華夏士兵拿著刺刀,和英國人進行白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