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麼都不知道,既然沒什麼事,你們就先離開吧。”黃克強揮了揮手。
記者或社長們腳步匆匆的離開了,他們一個比一個趕,都希望自己搶先報道這個大新聞。
三月十五日下午開始,原華夏地區各大城市開始爭相報道此時,為了爭奪眼球,失了先機的報紙說的一個比一個玄乎。
黃克強從沒怎麼說話,變成了談笑風生,舌戰群儒。
而且形容之精確,神情描寫之細膩,他自己看到報紙後都懷疑是不是自己失憶了。
這次產生的波動,波及到華夏帝國上下各個階層,特彆是原華夏地區,那些“獨善其身”的底層民眾,也感覺到了來自西方的直接欺壓。
1915年三月十六日,各地鄉鎮甚至村中也開始討論這件事,在罵西方人自己屁股底下都不乾淨還要插手彆人的事時,也不可避免的談到合並的好處和壞處。
這,就是劉一鳴想要的,隻要民眾開始思考,開始討論,無論如何,最終的民意都是傾向合並。
很簡單,開疆拓土,以民眾樸素的思想來看,沒有人會覺得多餘,哪怕是一塊沒用的廢地,更彆提東南亞富庶之地。
於是在三月十九日,報紙上老師刊登華夏帝國的軍事力量,暢談一些戰略,歐洲戰場的近況等。
還雇傭了一些文人,專門談論如何戰勝西方人。
角度很刁鑽,比八架八爺換一架f娘娘都更刁鑽,時不時的還會扯上玄學,但是老百姓愛看這些。
就像現代人老愛看高科技戰爭,根本不管有完善高科技戰爭體係的隻有美國大兵,其他國家都不太全麵這件事。
東歐都開始打陣地戰了,哪來這麼多高科技,那都是要錢的。
…………
“各地的調查顯示,這件事已經深入到各地小茶館中了,巴蜀地區38的村民,86的鄉鎮居民,都已經聽說過這件事。”
“大城市中,這種事情傳播的更為廣泛,總體上輿論呈正向發展。”
薑旺將調查表交給劉一鳴,劉一鳴緩緩點頭。
這是華夏帝國第一次調查,主要看經曆了半個月後,這件事引起的關注程度。
不是隻聽過這件事就算,而是至少要知道兩國合並、美國刺殺行動、歐洲大使的威逼利誘等才算。
38已經是一個出乎劉一鳴意料的數字了,即便過去了半個月之久,但是此時的華夏小農經濟還未完全解體,村子相對封閉。
近乎四成的村民聽說過此事,這是非常高的一個數字了,要是在前清,皇帝死了半個月,地方上不知道都是正常的。
這得益於劉一鳴建立的鄉鎮權利體係,稍微等等,消息會傳播的更為廣泛。
“接下來,就是將矛盾引到西方人身上,如果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靶子,就美國人,得罪他們沒什麼。”
“強調我們是一體的,同宗同源,所有問題都是西方人引發的,他們希望我們內鬥,然後爬在我們身上吸血,明白嗎?”
劉一鳴嚴肅的看著薑旺。
這是非常重要的,將矛盾轉移出去,隻需要暫時轉移著眼點,借助一戰發財的機會,那一點點矛盾很快就會消弭。
畢竟,世界上90的矛盾都是資源不足和財富分配不均造成的。
像原華夏地區,孫載之已經大力推行減租減息,丈量土地,階梯式土地稅等,限製地主規模。
本質上,這就是一次重新分配,劉一鳴還在考慮推出財產稅,房產稅等,在不涉及法神的情況下,儘可能減少分配和階問題。
叮鈴鈴~~
秘書接起電話。
“喂,帝國辦公室……好的,我知道了您稍等一下。”王林海捂住話筒。
“陛下,外交大臣電話,奧斯曼帝國參戰了。”王林海說道。
“他們在哪一方?”劉一鳴問道。
不怪劉一鳴疑惑,奧斯曼最近和英法也是扭扭捏捏的,還詢問過南華的意見,沒有那艘一星期號,奧斯曼好像沒有必須參戰的理由。
但是一星期號隻是引子,奧斯曼參戰的理由,說到底是為了利益。
“同盟國一方,奧斯曼表示會停止支付貸款。”王林海說道。
此前,巴爾乾戰爭,南華曾借給了奧斯曼帝國一筆多達三億的巨額貸款。
“沒關係,債券早就賣出去了,等債券降成廢紙,我們再買回來,戰後我們還要用這東西去拿下土耳其海峽。”
“對了,彆忘了計算上利息和滯納金,找最好的會計來做。”劉一鳴揮了揮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