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下午6點,日本以西8十海裡處,殘留的陽光照在1支破敗的艦隊上。
這就是日本聯合艦隊,相較於昨天接戰時,日本聯合艦隊十5艘大型戰艦的局麵,現在隻有8艘大型戰艦還聚集在1起。
此時海上寂靜無風,旭日旗低沉的耷拉在戰艦上,斜陽照耀之下,沒有1絲生機。
軍艦上的日軍情緒也十分低沉,許多人都是麻木的進行著自己的工作,不複往日的高昂激蕩。
“8嘎!”山本7乘8的手狠狠的拍在欄杆上,痛罵了1聲。
他旁邊的同學加藤看了他1眼,情緒低沉,了無生氣,沒有回應。
“此次戰鬥之所以失敗,皆因帝國的武器戰略已經全麵落後於華夏,海軍不是6軍,武器和戰略直接決定戰鬥力,士氣不過是錦上添花。”
“武器和戰略落後,即便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在數量和火力上占據絕對優勢,也無法取得勝利。”
山本7乘8下意識的對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出自己的失敗原因。
不過,由於山本7乘8的位置,導致他並不能接觸到足夠多的真實信息,所以分析也隻是浮於表麵。
不過這也比許多日本人要強,還強不少,例如旁邊同樣出自海軍大學校的加藤,對大戰的認識是“華夏人實在太卑劣了,有違武士精神。”
“山本君,雖然我們知道的不多,但是就我們看到的事情,基本可以確定,帝國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時間建造新軍艦。”
“所以即便知道了武器落後,又能如何呢?我們已經輸了。”
加藤痛苦的回憶著兩天1夜的戰鬥過程。
昨天,雙方海軍相遇,敵人隻有56艘軍艦,而聯合艦隊有數十艘軍艦,但是僅僅接觸2十分鐘,日軍就損失了1艘大型戰艦。
駐波號巡洋艦雖然隻有4門305毫米艦炮,火力和裝甲布局和舊式戰列艦差不多,隻是航速比舊式戰列艦快。
起初,日軍將其劃分為1等巡洋艦,後來又劃分為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出現後,這1級軍艦又被算成了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1萬3千7百5十噸,航速20.5節,兩座雙聯裝45倍徑305毫米艦炮,十2座152毫米45倍徑艦炮,十2座120毫米40倍徑艦炮。
側舷主裝甲帶厚度176毫米,甲板76毫米,炮塔正麵裝甲176毫米,司令塔226毫米。
作為1級日俄戰爭之後建造的1級巡洋艦,其各項標準都顯示著其巡洋艦血統。
這本來也是日本海軍用來應對南華帝國巡洋艦隊的武器,相比較普通巡洋艦擁有更大的炮口,更大的噸位,更多的武器,更大的航程1906年)。
176毫米的裝甲也能抵抗南華帝國巡洋艦對常用的203毫米主炮遠距離射擊,至於航速,則是為達成這些標準而做出的必要犧牲。
但是,日軍也沒特彆要求航速,畢竟設計理念就是同主力艦隊1起行動,當時日軍艦隊最大航速也才十7節十8節,這已經夠用了。
這樣1款艦隊巡洋艦,也是日本第1級自產大型巡洋艦,卻在接戰僅僅2十分鐘,就被敵人擊沉。
其實擊沉而已,日本人雖然玻璃心,但是不至於無法接受戰爭中的損失。
重要的是在這2十分鐘裡,日軍不是沒嘗試過炮擊,但是距離1萬5千米左右,在日軍有效甚至最大射程之外。
就像駐波號,主炮的最大射程當然能打到十5公裡,但是其有效射程為9千6百米。
為什麼?因為再遠就瞄不準了。
駐波號上的觀瞄設備並不先進,或者說十分落後,沒有專用大型測距儀,距離主要靠觀察加試射來綜合計算。
測距儀此時早就已經出現了,但是1直沒有放到戰艦上,直到1戰前夕,英國才給自己的軍艦加上了5米測距儀,德國也相應跟進。
如果不是因為戰爭原因,日本也會快速跟進,但是第3次南日戰爭的爆發,讓日本失去了進口測距儀的機會。
自產?光學儀器的自產是需要時間去磨的,南華是用巨大投資和不太光明正大的手段,引進的蔡司生產線和成熟工人。
日本有這個膽子,但是沒這個腦子和錢。
德國人明白蔡司的重要性,南華付出了不少代價才得到默許,即便這樣,南華光學工業的產量也很低,質量也參差不齊。
所以,駐波根本看不到那麼遠,更無法瞄準正在攻擊他的爪哇島號。
駐波上的高倍率望遠鏡隻能看到爪哇島號開炮時的巨大火光,根本無法判斷距離。
而且,高倍率望遠鏡放在桅杆頂部,是用來搜索敵人用的,而駐波號又沒有統1火控,也無法借助桅杆頂部望遠鏡瞄準。
加上仰角角度不夠,根本打不了這麼遠。
當爪哇島號的炮擊產生的水柱距離駐波號越來越近時,駐波號也進行了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