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孫明本身隻是在距離指揮部不遠的1個高地上觀察了1下前線的狀況,並沒有跑到前線去。
羅林森說的沒錯,當天下午德軍就開始了試探性進攻,第2天是正式進攻,德軍不知道是不是知道華夏人來了,進行了周密的火力準備。
炮火鋪天蓋地的砸下來,在許孫明的視野裡,無數綻放的“煙花”充斥著遠處的每1個角落。
“這就是列強嗎,德國人起碼動用了3百門大炮,算上用於和英國人進行炮戰的野戰炮部隊,這1段起碼有十炮兵團投入戰鬥。”
6軍少將羅宇看著這鋪天蓋地的炮火感歎道。
“這就是老歐洲,4百多年來,整個世界的財富都在向歐洲集中,特彆是最近1百年,工業革命給歐洲積攢了數不清的財富。”
“如此激烈的戰爭,打了1年多,作為1個後發國家的德國,都還有餘力。”
羅宇他們看到的是十個炮兵團的規模,許孫明看到的是戰爭背後的東西。
德軍普通6軍炮兵團,有36門火炮,由77毫米野戰炮和105毫米榴彈炮混合編製而成。
特殊的如重型榴彈炮團,野戰加農炮團、重型攻城炮團等,編製按照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十個團,按照4比1的比例配屬重炮團,前線也最起碼有幾十門重炮。
這麼多重武器,不說組建的費用,就是使用的費用,也不是誰都掏的起的,隨便1枚炮彈就十幾塊到幾十塊。
1華元可等同於1.5克黃金,1發炮彈動輒十幾2十克黃金,重炮更是幾十上百克,海軍艦炮更貴,超級戰列艦艦炮炮彈造價甚至動輒幾百上千塊1發。
短短半小時內,協約國陣地上就落下了上萬枚炮彈,其中1半是77毫米炮彈,剩下是105毫米或者150毫米榴彈炮,攻擊露出地麵的工事或反炮兵的120毫米野戰炮炮彈。
這種規模的炮群,給青帝國用,青帝國都用不起。
這還是打了1年之後的情況,聽說這場戰役開始之前,英法聯軍在這裡發射了上百萬枚炮彈。
即便全是75毫米口徑的高爆彈,華夏製造成本價格為十2華元,1百萬枚就是1千2百萬華元,1千8百萬克,也就是十8噸黃金。
最重要的,炮彈不是財富,不會流通於社會中,這筆財富就相當於憑空燒掉了。
青帝國末期,財政收入約3億兩白銀,差不多兩億1千萬華元,差不多夠玩17.5次。
聽起來好像不少,但是這僅僅是這場戰爭中1場戰役火力準備階段的消耗,卻是青帝國刮地皮巔峰期收入的十7分之1。
“不過德國人的浪費很大,許多火力都是平白無故浪費掉了。”
“如果集中火力,1萬枚炮彈足夠打開1條數百米寬的口子,德國人的反應如果足夠快,英國人的1線指定是受不住的。”
“但是德國人將火力浪費在了數公裡寬的戰線上,火力分攤之後,能否給英國人造成足夠殺傷是個未知數。”
“從這1點來看,參謀部對於德國人的判斷是正確的,他們的戰術已經落5了。”
羅宇觀察了1會兒之後發現,德國人的炮打的很散,並沒有將火力優勢發揮出來。
由於劉1鳴的直接影響,華夏帝國從泗水時期開始就特彆強調火力。
不僅強調單兵火力和步兵支援火力,也強調戰略支援火力,近距離有火箭筒和迫擊炮,遠了有中小口徑身管炮和重機槍,再遠1些就是大口徑炮的活了。
因為南華時期人少地方大,6軍強調機動速度,為了跟上部隊,還特意做了自行火炮,雖然是坦克實驗失敗的產物,但是出奇的受到6軍喜愛。
火炮誰都有,歐洲的列強們家底子夠厚,不管是數量還是口徑都很誇張,華人在這方麵沒有優勢。
但是華夏帝國的火力運用是首屈1指的,才是華夏帝國6軍的戰鬥力保障。
也沒有很超前,劉1鳴也就是搞出了集中火力重點突破,簡單步炮協同,彈幕徐進等戰術。
至於優勢火力學說這東西,華夏底子薄弱玩不起,參謀部的兵推演習中,華夏帝國6軍隻能在局部形成火力優勢,被歸類到重點突破理論中。
羅宇沒想到,華夏帝國已經研究了2十來年的戰術,德國人還不會玩。
“這樣才好,讓歐洲人多流些血,失血過多身亡才好。”許孫明觀察了1下,還真如羅宇所說,便樂嗬嗬的說道。
歐洲流的血越多,力量便越衰弱,根據相對論不是),歐洲衰弱了,華夏就強大了。
而且這些歐洲人還得在華夏買炮彈,相當於歐洲的血流到了華夏去。
“我不懂英國人是怎麼想的,不過怎麼看這都不像是掌握戰略主動的樣子。”
羅宇點了點頭,疑惑的搜索著陣地,德國人已經攻上來了,卻沒有發現1個組織反攻的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