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標準排水量38000噸,滿載排水量50000噸。
艦體總長270米,直通甲板,封閉艦艏,飛行甲板長275米,水線長259米,飛行甲板寬34.8米。
吃水深度7.35米標準),9.15米滿載),艦身總高度44.35米。
十2台大型重油鍋爐,驅動4台哪吒十3大型單級減速蒸汽輪機,最大功率時能提供十8萬馬力。
3皇級在設計中采用了許多新理念,例如4百千瓦備用供電係統,由1立的柴油機提供動力驅動,能夠供應全艦基本戰鬥用電。
標準排水量滿功率運行時,設計最大航速為34節,滿載排水量時為31節。
滿載續航裡程為1萬兩千海裡十節,雙層機庫,能容納各型作戰飛機1百1十架。
艦載其他武器上,3皇級隻采用了驅逐艦級火力,8座雙聯裝130毫米45倍徑艦炮,十6座雙聯裝76毫米55倍口徑艦炮,以及數量繁多的機關炮和機槍。
不過目前除了機槍和機關炮之外,其他的130毫米或者76毫米艦炮都還在生產中,因為是全新的標準,生產需要時間。
至於裝甲?設計師們不認同取消裝甲的激進方式,特彆是在這麼1艘大船上,他們給戰艦水線設計了1條高度為5米的水線裝甲,厚度為30至50毫米。
這個厚度的裝甲,也就頂1頂驅逐艦遠距離炮擊。
不過裝甲從來不是問題,航母從來不是單獨作戰的獨狼,即便戰列艦前出,也會留下數條驅逐艦保護航母。
加上31節以上的航速,即便遇到危險也能甩開敵人。
1號艦和2號艦已經進入舾裝階段,並且第1階段的舾裝工作已經完成了不少。
很快,1號艦將進行階段性海試,如果沒問題,將轉移到隔壁碼頭安裝部分設備。
不是船塢不能座,而是3號艦還等著用船塢呢。
…………
德國人在西線的勢如破竹給了英國人沉痛的打擊,同時也給了德國人不應該有的信心。
魯登道夫攻勢僅僅耗時8天,就擊穿了英國人的防線,將戰線向西推進了數十公裡。
8天內,德國自身統計總傷亡人數不過9萬多人,而且陣亡率很低,隻有約20,遠低於33這個平均數字。
取得的戰果卻是擊斃6萬多名英軍,抓獲十3萬左右的俘虜,還繳獲了大量武器,以及足夠數十萬人戰鬥數個月的物資。
作為對比,英國人在為期8天的戰鬥中丟棄了大量陣地和物資,當黑格穩住戰線進行清點後,震驚的發現英國遠征軍不見了4十萬人。
這4十萬大多是戰鬥部隊,丟掉他們後,黑格發現,自己手中的兵力1時之間已經難以維持這“寬闊”的防線,補給更是難以為繼,1邊緊急向倫敦和法國人求援,1邊進1步收縮防線。
魯登道夫看到這樣的戰績,覺得這把穩了,還沒有站穩腳跟,就在謀劃下1次魯登道夫攻勢,希望能借此機會,將英國或者法國趕出戰場。
在勝利的刺激之下,魯登道夫幾乎得到了德國上下所有人的支持,德國開始全力壓榨疲憊不堪的戰爭機器,準備下1次進攻。
“德國人又提出了增加物資供應?這條鐵路的運輸能力就隻有這樣,再給他們增加供應,我們不要吃飯?”鄭磊看著黃正方,將書信扔在桌子上。
“德國在西線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目前英國人被壓在了法國北部,與法軍隔絕開來。”
“如果德國人繼續發起進攻,甚至是進行全線進攻,英國人是否能在喪失大量物資和兵力,並且孤立無援下堅持下來,我覺得要打1個問號。”
“協約國中,論作戰意誌,英國人是最差的。”
黃正方也覺得,不能再繼續給德國人提供更多的軍事物資了。
“這不重要,這場戰爭德國人贏還是英國人贏,對於我們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贏。”
鄭磊站起身,從地圖冊裡找出西線地圖。
“德國人也在邀請我們加入同盟國集團,並且許諾了許多令人心動的利益,不過這隻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
鄭磊把地圖攤開,指著戰線變動的位置。
“魯登道夫攻勢看似成功,德國人占領了大量陣地,逼退了英國人,並且讓英國損失數十萬士兵。”
“但是實際上,魯登道夫攻勢並沒有打破陣地戰的本質……”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