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設想中,第1波次的進攻,應該會被擋住才對,然後第2波次由師屬甚至軍屬火炮充當主力,與德國人僵持。
最後,因為炮兵力量和空中力量的不足,師屬火炮在炮戰中失利,然後撤退——過去1年,向來如此。
“喂,波特嗎?是的,我是弗蘭克……”參謀在這時候接通了2線陣地的營長,邊說邊抬頭看向上校。
“問他情況怎麼樣,德國人還有多遠,在乾什麼,1線撤回來……”!
上校話音未落,遠處傳來轟隆隆的打雷聲,1根煙柱陡然升起數十米高。
“謝特,是大貝爾莎……”
“告訴他們分散堅持,支援馬上就到。”上校瞪大了眼睛猛然回頭。
他聽過這種火炮的聲音,就在不久前,德國人發起進攻之前,用重炮端掉了他們身旁的陣地,當時他還是個中校。
“電話斷了,長官……”參謀也非常驚恐,把電話給上校示意了1下,然後放回了桌子上。
“謝特,我們的大炮呢?!”上校1拳狠狠的砸在了桌子上。
“團長,前線開始潰敗。”作戰參謀指著正在逃命的英軍說道。
“謝謝,我看得見。”上校聳了聳肩,氣氛變得沉沒下來。
大貝爾莎這種超綱的重火力,對於他們1個團來說,實在是有些太過了。
以至於,包括指揮部在內的所有軍官都陷入了恐懼中。
“組織撤退吧,小夥子們已經做的很好了。”上校最終擺了擺頭,如果要戰鬥,他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當然也無法說服其他士兵。
這種重型火炮的殺傷力,其實不見得有等重的多門輕型火炮來的強,但是不論多少輕型火炮,其震懾力都無法和重型火炮媲美。
重型火炮,除了拔出要塞,最重要的作用是震懾人心。
“我明白了,這就組織預備隊去防禦。”參謀點了點頭。
撤退也不是1窩蜂的跑,特彆是有敵人追擊的情況下,1窩蜂跑就是讓敵人刷業績的。
撤退得有組織的進行,斷後的、掩護的、誰先走、誰後走,那些必須帶走,那些可以放棄,都是學問。
1場成功的撤退,難度不亞於1場戰鬥。
並不是說撤走了大部分就算成功,不過在上校熟練的技巧下,他們團在1小時後成功完成了撤退,隻是半天不到的戰鬥,減員3分之1。
放眼整個西線,德軍在多個地點都進行著突破,大貝爾莎、斯柯達.11,克虜伯210毫米等重炮被出奇的被德軍下放到各軍,分開使用。
這種戰術違背了開戰以來集中使用大炮的慣例,但是卻讓師或軍級部隊有了強大的力量敲開英軍的大門。
而英軍收到德軍使用重炮的消息後,因為不清楚德國人的目標,並沒有第1時間調集重炮進行防禦或反擊。
等他們反應過來時,德軍已經在戰線上打出了十幾個突破口,英軍根本無法同時兼顧這麼多地方。
不得已,英國人再1次退出索姆河地區,不過這次沒有後退5十公裡,隻退了2十公裡後,英國人再次站住了陣腳。
德國人見英國人沒有潰敗,也沒有進1步強攻,而是趁機從突出部開始南下,向法國人發起進攻,企圖包圍鄰近的法軍第4集團軍,進而南下威脅凡爾登。
然後,法國人開始防禦。
在得到英軍的提醒後,法軍警惕著德軍的重炮部隊,結果這次德軍以重炮部隊為誘餌,在吸引了法軍炮兵後,步兵直接在坦克的掩護下,衝進了法軍的陣地。
從2月下旬開始,德國人1直保持著旺盛的精力,維持著進攻的事態,並且不在拘泥於戰術、場地、武器等,戰場擴張的全線。
4十天時間內,德國在西線連續發起了7次進攻,其中3次取得決定性突破,戰線再次向西延伸。
不過,不斷延伸的戰線並沒能徹底擊垮法國,隻是讓德國重新陷入了補給困難的地步。
魯登道夫隻準備了德軍的物資,但是實際上,2月底,奧斯曼帝國大軍已經進入德國參加作戰。
多出來的幾十萬人的消耗是魯登道夫沒有預料到的,給他們進行補給的火車也打亂了後勤運輸。
前線的物資儲備已經降到警戒線以下,魯登道夫不得不暫停幾天攻勢,重新梳理後勤保障體係,同時將奧軍歸納到德軍作戰體係之下。
這是魯登道夫的1個小心機,他不僅想贏的戰爭勝利,還想要進1步染指奧匈帝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