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玩家不這麼想。
“哇,傲嬌孔雀,來,給姐姐親一個,小孔雀,嘿嘿嘿!”
許馨悅知道得她鎮場子了,不然這群玩家容易得瑟過頭。
“好了好了,安靜安靜。”
a殿一發話,玩家們都老老實實的坐好,而其餘三人也去往了專屬的位置。
因為這是許馨悅的舞台,在這裡,她是光芒萬丈的a殿,有著一呼百應的特權。
“大家,《桃花源》運行至今不過一個月,我想問一句,你們在這裡感受到快樂嗎?”
“感受到了~”
許馨悅欣慰的笑了。
“《桃花源》的誕生,是源於一次麵試,但隨著對它的構思原來越深,它也逐漸變了模樣。
變成了我想創造一個理想中的地方,一個與現在的遊戲完全不同的地方,沒有戰爭和炮火,沒有吵鬨和紛爭,隻有簡簡單單卻分外樸素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讓漫長時間停下匆忙的腳步。
於是,隱世的一個小村子在我腦海中生根了,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形容這樣的村子。
理想國?太龐大了。
烏托邦?又不符合它的定義。
直到我看見一篇文章,它叫《桃花源記》,當然,有人猜測過它是我寫的,我屢次否認你們都當聽不見,但是現在我想鄭重澄清一下,這是另一個瑰麗文明的寶物之一,不是我寫的,但這並不影響它的美好。
脫胎於《桃花源記》但又有些不同的《桃花源》出生了。
什麼不同呢?
或許因為《桃花源》是提供給我們這個世界的,眾所周知,我們的國家高度發達卻也高度疏離,我們將音樂、美術、遊戲等等以星球作為劃分,將人與人區分開來,並且有了以星球來區分的偏見,或許交通已經發達到一輛星際列車便能前往不通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氛圍,可是為什麼我們選擇留在原地呢?
因為路途?
因為錢財?
因為門檻?
因為孤獨?
太多原因了,我們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孤島上,隻敢與附近的人有著或深或淺的交流,隻敢與網絡上的人表達觀點,隻能將真實的喜好被裹上了大眾的外殼,才敢正大光明地宣之於口。
於是《桃花源》用一份表格將大家簡單劃分,讓你們因為一個活動加深彼此的感情後,給了大家一個村子與村子碰撞的機會。
而我也驚喜地發現,我除了喜歡遊戲,我也可以喜歡穆斯村的音樂,喜歡饕餮村的美食,喜歡建築村的設計美,也可以在海岸村欣賞夕陽落下,於海麵的波光粼粼,或者去桃花村隨意找個姑娘一起逛逛街,或者簡單地曬曬陽光……
人可以多麵喜好,也可以不用刻意尋求不同人的共鳴,因為所到之處都是善意,於是不在害怕交流,不再害怕遠方。
arianrhod賦予《桃花源》以骨骼,可是組成它血肉的卻是你們,是你們這一群玩家把虛擬的《桃花源》變成了真實的世界,而這樣美好的世界。
我真的!真的!很喜歡。”
太神奇了,上推薦的收藏都沒這一周來的快……居然40收了!
昨天一口氣漲了十個收藏,喜滋滋
看了一眼存稿……空空如也,看著大大催更的評論,從心又不敢躺平……
不行,我要奮起!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