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劉貴妃
投石車出現已經有近千年了,軍中的工匠都會製作。
不過受材料限製,做不出大型的,隻能製作小型的。
袁文紹隻是用作實驗,大型還是小型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大都督,一般小型的投石車射程在九十步左右,我們製作出來後試過,射程完全符合要求。按照大都督說的,在後麵加了配重後,射程提高了近一半。”軍器司的官員何川激動道。
古代計量說的步,不是小步,而是大步。
一般一步在一米多的樣子,而九十步大概在一百二三十米的樣子。
小型投石車的有效射程,基本都在這個範圍所以。
增加了一半的射程,也就是說射程在兩百米左右。
而大型投石車的射程一般也就兩百二三十米而已。
大型投石車有個很大的缺點,操作需要很多人合力,而且十分笨重不方便運輸。
很多地形用不了不說,因為射程的原因,需要放在靠近城牆的地方。
這樣一來,投石車前麵不能派遣大量兵馬守護,不然就會進入城牆守軍的攻擊範圍。守軍通常都會派騎兵出擊,毀掉投石車。
但若是大型的也能增加一半射程,那就有三百多米了,這些問題除了笨重的問題,其餘的都可以解決。
甚至可以在這基礎上,製作一種中型的。
這樣射程比原來大型的投石車更遠,運輸方麵的難度也可以減少。
“你光說優點了,肯定有彆的缺點,說說吧。”袁文紹說道。
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回回炮不可能沒有任何缺點。
“缺點確實有。”
何川說道:“因為增加了配重,如此一來增加了投石車的重量,運輸起來的難度會增加。”
“這一點不算什麼,配重完全可以就地取材,不需要運輸。”袁文紹說道。
“大都督說的沒錯,這一點確實不算什麼大缺點。除此外,有個更大的缺點,對材料方麵要求很高,彆的不說,單是木材方麵,原本能製作投石車的木材,在加了配重後,根本使用不了幾次,支撐的杆子就會斷裂。若想製作能夠使用時間長的,需要硬度很高的木材。”何川說道。
“這倒是個問題。”
材料提高,不僅增加了成本,也會影響數量。
不過回回炮的優點還是很明顯,射程遠就不說了,甚至在戰爭中可以犧牲射程,增加威力
用的好,在戰爭中能發揮奇效。
這樣一來,所謂的弊,都不值一提。
“先帶我去試試威力。”袁文紹說道。
“是,大都督跟我來。”
何川領著袁文紹來到一個空曠的校場。
隻見校場中放著一架通體木頭製作的架子,中間有個很長的杆子,七八個工匠正圍著架子,不知道在忙活著什麼。
等兩人靠近,有人看到連忙行禮。
“大都督要試試新式投石車,現在可以用麼?”何川問道。
“回大人,杆子已經換好了,可以使用。”一個工匠回複道。
“那你們給大都督展示一下。”何川吩咐道。
“是!”
工匠們聞言連忙忙活了起來。
原來的投石車都是人力拉動,一般小型的也需要十幾人拉動。
在杠杆另一頭放置石頭後,眾人合力猛拉,利用杠杆原理將石頭拋飛出去。
而增加了配重的投石機,和那種帶砣的秤一樣。
一頭掛著一個十分重的砣,然後把杆子下壓,砣高高懸起,用裝置固定住杆,然後在網兜裡放置石頭。
發射的時候打開裝置,重重的砣下落,把石頭拋飛出去。
相比較起來,回回炮還有個優點,那就是穩定。
人力拉動,很難把力氣同時用在一塊,力氣減弱這些都會影響射程。
一架小型投石機,射程一百三十四米,但是實際運用中,就會出現有的時候射到一百多米,有的時候隻有百米的情況。
因為大多攻擊都會落空,所以投石車在實際戰爭中,更多的是一種恐懼,殺傷力有限。
這就好比打仗的時候先來個炮轟,對方早有準備,殺傷力其實很一般。
卻能給敵人造成心裡打擊。
但是回回炮不同,因為配重的重量不變的情況下,石頭重量差不多的情況下,射擊的範圍不會有多大偏差。
如此一來,準確度有了很大的保障。
工匠們很快弄好了,在何川一聲令下,打開了固定裝置。
杠杆沒了固定,後麵的砣快速下落,將另一頭的石頭種種拋飛了出去。
袁文紹看著天空中的石頭,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落在遠處的地上。
在草地上滾了一段距離,才停了下來。
袁文紹連忙走了過去,隻見堅硬的地麵被砸出一個小坑,而石頭卻因為慣性,停在距離坑七八米外的地上。
目測了一下距離投石車的距離,在兩米左右,袁文紹滿意的點了點頭。
大周和遼國的戰爭,基本上都是攻守城池要塞。
野外戰爭已經非常少了。
而遼國有大量戰馬,無論是調兵還是偷襲都十分方便。
這也是大周一直難以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原因之一。
並不單單隻是重文輕武這一個原因。
“實驗過增加石頭重量麼?”袁文紹問道。
“試過。小型投石車用的都是四十斤左右的石頭,我讓人試過,換成六十斤的射程就和原來差不多了。不過這樣一來,杠杆使用的時間就更短了。”何川說道。
“做的不錯。”袁文紹說道:“我會把這件事稟報給官家,為你們請功。”
“這都是大都督提出來的,我們隻是照做,不敢居功。”何川連忙說道。
“好了,伱們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袁文紹說道。
“那我代軍器司的工匠多謝大都督了。”何川感激道。
他本身就是工匠出身,雖然有個官,卻隻有正九品,地位甚至比不上同級的武將。
能在官家麵前露臉,對他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榮幸了。
袁文紹叮囑了幾句,就離開了軍器司。
回到營帳,換下盔甲,離開了軍營。
來到汴京,袁文紹沒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皇宮。
經過通報,袁文紹被帶到了禦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