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勸說
“父皇,忠勇侯的忠心不用懷疑,算起來太後娘娘對他施的恩惠不少,可他還是心向父皇的。而且如今也沒那麼多時間耽擱了若是不儘快把這件事平定,徹查鹽務就成了空談,朝中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的。”趙策英說道。
很多人都以為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其實不然。
除了開國皇帝外,後麵的皇帝其實很受臣子製約。
強如漢武唐宗,不也被臣子逼的下過罪己詔麼。
罪己詔是在出現大的問題的時候,皇帝自省檢討自己過失的一種文書。
對於皇帝來說下罪己詔,簡直是自己一生的汙點。
漢武唐宗多麼強勢的人,要不是被臣子逼的沒有辦法,怎麼可能讓自己背負這樣的汙點。
這件事自然不至於讓官員逼迫趙宗全下罪己詔,不過一旦趙宗全提出什麼政令,這些官員肯定會出來反對。
隻要朝中大半都是反對聲音,趙宗全也沒辦法強製執行。
趙宗全聞言沉默了許久,說道:“那就由你去勸說袁文紹吧。”
“是。”趙策英應道。
……
袁文紹一直想不通齊衡為什麼會抓盛長楓。
等趙策英找上門來,讓他去向太後求情的時候,袁文紹才真正明白齊衡的用意。
說實話,對於原劇中齊衡各種幫著太後針對趙宗全,本身就存在不正常。
畢竟一邊是皇帝一邊是太後,兩人還不是親母子。
在兩人發生矛盾的時候,朝中大臣多數都偏向官家情況下,齊衡卻幫著太後,著實奇怪。
要說齊衡為人剛整不阿,站在有理的一邊,就有點扯淡了。
滿朝文武不可能沒有一個正直的官員,為什麼他們不幫太後?
因為他們其實心裡很認同官家和太後爭權。
自古以來,太後垂簾聽政,重用親族,最後不肯放權的例子不少。
當今官家又不是小孩子,哪裡需要太後垂簾聽政。
齊衡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可以說從大義上,皇帝太後爭權要支持皇帝。
從私人利益角度上來說,也要支持皇帝。
畢竟太後都多大年紀了,以後終歸要還政的。
若是幫太後,以後皇帝秋後算賬怎麼辦?
現在袁文紹總算明白了,齊衡不是要幫太後,是他又不得已的苦衷。
而這次奏請官家徹查逆王逆黨,他也同樣沒得選擇。
不過齊衡也知道這其中的風險,所以他看似在抓人,其實並沒有把事情鬨大。
目前為止,他抓得都是那些勳爵官員的子嗣,並沒有動那些官員。
他這麼做,就是想逼迫那些有人被抓的人家,去找官家和太後娘娘求情,以達到太後或者官家主動叫停的目的。
不管官家還是太後誰叫停,他作為上奏的人,也是官家任命徹查的人肯定要背鍋。
看似好像把自己陷入了絕地,實則不然。
因為大周不殺士大夫,而不管是官家太後,還是那些家裡有人被抓的人家,都想儘快平息此事。
如此一來,齊衡最多就是被貶。
看似齊衡背了鍋,他卻能借機離開汴京這個泥潭,跳出棋局。
不得不說,他有些小看齊衡了。
趙策英讓袁文紹去找太後求情,他沒法推辭。
隻能來到宮裡求見太後。
太後高興的召見了袁文紹,但是當聽到袁文紹開口求情,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忠勇侯,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麼?”
“太後娘娘,臣知道。”袁文紹拱手道。
“哀家知道伱妻族那邊有人被抓了,不過哀家讓人打聽過,他犯的事不大,當初先帝已經處置過他父親,沒道理再次追究。哀家會讓人跟齊衡說清楚,人要不了多久就會放了。其餘的事,你不用管了。”太後淡淡道。
“臣謝太後娘娘,不過臣還是想請太後罷手。”袁文紹說道。
“你知道哀家這麼做的目的麼?”太後冷冷道。
“臣猜出了一些,太後應該是想逼迫官家不要徹查鹽務吧?”袁文紹說道。
“不!”
太後搖了搖頭,說道:“哀家久居深宮,又是婦道人家。雖然政務不太懂,卻也知道徹查鹽務勢在必行。當初先帝也曾想要徹查鹽務,哀家自然沒有道理阻止。
但是他太心急了,先帝跟哀家說過,當初改革就是他太心急了,才導致功敗垂成。哀家不想他步先帝後塵。”
“太後娘娘,臣覺得這兩件事不可同日而語,改革牽扯太多,確實應該徐徐圖之,但是鹽務之事已成固疾,越快處理越好。”袁文紹反駁道。
“這些哀家自然知道,但是官家原本準備的是明年入秋後查,如今卻一下提前了一年,準備今年入秋就查。準備倉促,很難查清,還會打草驚蛇。你說哀家阻止有錯麼?”太後說道。
“不是說明年年初麼?”袁文紹聞言一愣。
對於太後能知道趙宗全的打算,袁文紹並不驚訝。
先帝在位數十年,對待宮裡太監宮女一向寬厚,宮裡人多數都心向太後。
即便趙宗全登基後,換過一批,宮裡依舊遍布著太後的眼線。
太後冷笑道:“那是之前,他提早到明年年初,雖然還是有些急,哀家也勉強能夠接受。但是現在又提前到今年入秋,如此朝令夕改,簡直是笑話。哀家是不會眼看著先帝多年心血,毀在他手上的。”
袁文紹眉頭微皺,趙宗全和太後之間的矛盾很難調和。
他們之間的矛盾其實並不是權利,而是太後對趙宗全的一些做法不滿。
太後很缺乏政治眼光,她也不懂那些,隻覺得先帝的政策都是對的。
希望後來的皇帝蕭規曹隨,按部就班就好了。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是個皇帝。
哪怕是一個昏君,剛開始當上皇帝的時候,也有滿心抱負,怎麼可能全部按部就班。
這就是兩人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方。
太後希望趙宗全按部就班,先帝的政策不被改動。
趙宗全卻想做出一番成績,證明自己。
袁文紹沉默許久,說道:“太後娘娘,臣覺得徹查鹽務其實並不在於準備多久,最重要的其實是態度。私鹽泛濫,證據不難找。而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找出多少證據來,而是麵對的阻力。隻要官家有這個決心,什麼時候開始,並不重要。”
太後聞言沉思了起來,不得不說袁文紹說的很有道理。
但是太後卻覺得事情是她挑起來的,若她叫停,豈不是自己打臉。
一時間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