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人生百態求訂閱)
等張榜的差役把遮蓋榜單的帷幕揭開,華蘭幾人便找起了盛長柏的名字。
“如蘭明蘭你們看到了麼?”華蘭看了一陣沒有看到,向兩個妹妹問道。
“我這邊沒有。”
“我這也沒有。”
她們三個沒想過長柏能夠考中一甲,因此一開始看的都是二甲榜單。
一甲隻有二十八個,長柏自己都沒往這上麵想,更彆說她們了。
倒是袁文紹記得長柏考中的是一甲,隻是記不住名次了,因此在一甲的榜單尋找了起來。
一甲名單不多,很快袁文紹便看到了盛長柏的名字,一甲十三名,非常厲害。
當然了這個榜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殿試時,若是官家欣賞的可能會提高名次,若是官家覺得徒有虛名的,也會降低名次。
不過有一點卻是不變的,狀元、榜眼和探花,隻會在一甲裡麵選。
“對對對,得趕快犒勞犒勞我兒子。開喜宴,謝師宴。”
有些都已經白發蒼蒼的老者,再也繃不住了,痛哭的有,瘋狂的也有。
要是平常她肯定會調侃盛紘兩句,你不是說急有什麼用麼,怎麼比我還急。
“行,那就按你說的做吧。”
明蘭也真心的向長柏道喜,然後又看起了榜單,尋找齊衡的名字。
等了好一會,長柏他們乘坐的馬車才駛了過來。
……
“娘子,長柏中了一甲。”袁文紹感覺差不多了,故作驚喜的說道。
“官家待我親厚,但是邕王可不是官家親子,以後他若登基,咱們家還能有幾分體麵?若是元若娶了嘉成縣主,以後就是駙馬了。”平寧郡主說道。
隨行的下人,除了盛長楓的隨從和馬夫外,還有兩個丫鬟。
華蘭幾人聽說長柏中了一甲,連忙看了過來。
“走吧,咱們回去吧。”華蘭說道。
“官人你聽到了麼?柏兒他中了一甲十三名。”王大娘子激動的留下了眼淚。
如蘭高興壞了,她覺著盛長楓就算能中,也不可能是一甲,看墨蘭還有什麼好神氣的。
廳內的下人在劉媽媽的帶頭下,齊聲恭賀道。
當看到齊衡和如蘭明蘭說話,臉色鐵青,冷哼道:“說是去恭賀,我看就是去找盛家姑娘的。”
“我這不是心急嘛,柏兒寒窗苦讀這麼多年,好幾次生病都不曾高假修養,若是…”
長柏古井無波的臉上此時也露出了一絲笑容。
這讓好麵子的平寧郡主很難接受。
當然了,也有年輕學子自視甚高,覺得自己一定能中,結果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難以接受。
“之前是之前,前幾日我進宮,皇後娘娘無意中說露了嘴,說官家比較屬意邕王。若是邕王成為太子,嘉成縣主以後就是公主了。”
盛紘等的也有些心急了,加上王大娘子一直在他麵前晃悠念叨的,弄的他也有些心煩了,忍不住說道:“腿上有傷,就坐下來歇著。多大的人了,走路還能摔著,像什麼樣子。”
這次錄取的士子一共三百一十二人,然而他們逐一看完,也沒找到長楓的名字。
“大姐姐,咱們找找看,長楓有沒有中。”長柏說道。
“母親,咱們進去說吧。”華蘭上前攙扶住王大娘子說道。
長柏聞言連忙讓隨從回家報喜,然後尋找起長楓的名字。
馬車停下,長柏剛剛露頭,王大娘子便跑了過去。
隻見齊衡和長柏說了幾句,便告辭了,路過如蘭和華蘭乘坐的馬車,停了下來,隔著車子和裡麵說了幾句話,才離開。
divcass=”ntentadv”袁文紹搖了搖頭,齊衡來的時候一臉落魄,和明蘭說了幾句話便變的神采飛揚,一看就知道得了明蘭的安慰。
“哥哥,你不是說肯定能中麼?為什麼沒有伱的名字?”墨蘭質問道。
長柏和華蘭多少有些失望,如蘭則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盛紘話音剛落,一個下人一邊喊著中了,一邊跑了過來。
邊上的一個男子,好心安慰道:“小哥,科舉不中乃是常事,你還年輕,這次不中,以後還有機會的。”
等大家都落座,下人奉上茶水,老太太看向盛紘開口道:“我且問你,外麵這麼鬨哄哄的,是做什麼?”
王大娘子聞言辛福的都快暈了過去,連忙吩咐下人去買炮仗。
王大娘子本來想說若是不能中,該如何是好,又覺著這麼說不吉利。
“去,讓人買炮仗,越多越好。”
盛長楓沒有和盛長柏一起,而是和母親妹妹一起前來的。
這其中就有盛長楓。
馬夫年紀大,受不得擠,長楓和隨從兩人又護不住林小娘和墨蘭,等了許久人少了一些,才擠了進去。
袁文紹一行人都衣著不凡,隨行還有精壯的護衛,一看就知道不是尋常人家。
齊衡收拾了一下心情,說道:“父親母親,孩兒剛剛遠遠的看到了長柏,他好像中了。孩兒之前一直在盛家讀書,和他也是同窗,也該去祝賀一聲。”
“要去你去,我可沒臉去。”平寧郡主冷聲道。
中了的無不狂喜,沒中的則失魂落魄。
盛家
王大娘子經過大夫看過以後,隻是摔倒的時候磕到腿了,走路的時候有些疼痛,沒有什麼大礙。
平寧郡主白了他一眼,沒好氣道:“你這是說的什麼胡話?盛家那小門小戶的,哪裡配的上咱們家?而且你忘了邕王那邊了?”
平寧郡主向來強勢,齊國公沒什麼主見,夫妻關係還算不錯。
明蘭則有些失魂落魄,齊衡竟然沒中。
可謂是人生百態,不一而足。
“恭喜主君,恭喜大娘子。”
“恭喜主君大娘子,二公子位列一甲十三名。”下人回道。
“不可能,我怎麼可能不中?”長楓一臉難以置信道。
齊國公說道:“你不是說現在官家搖擺不定,和邕王結親怕被牽連麼?我倒是覺著盛家不錯,雖然品級不高,但是一門三代都出了進士,也是書香門第,清流人家。之前我們是用元若要參加科舉,拖延邕王那邊,現在科舉結束了,也不好拖下去了。要是給元若把親事定下,邕王那邊也不好再逼迫。”
參加科舉的學子,許多都是寒窗苦讀十幾年,有些甚至讀了幾十年。